中國六省區市人均GDP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天津最高
2014-07-03 12:35:46??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林誠悅 陳瑜輝 |
分享到:
|
當前今后應警惕四種論調 盤點我國各地人均G D P在全球的位置,各地經濟都有很好的參照國,有助于認清中國整體經濟在全球中的分量。今后一個時期,我們應警惕四種論調: 一是“吹捧論”。世界銀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14年末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我們必須清醒看到,從經濟質量到生活水平,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人均G D P,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還有2億多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城鄉低保人口7400多萬人,8500多萬殘疾人,要讓13億多人都過上好日子,還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 二是“崩盤論”。過去三十年間,外媒多次提及“中國經濟崩盤論”,但并未真實發生。2013年5月22日到6月12日,52億美元流出內地和香港股市,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紀錄。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截至2013年,中國海外移民存量總數934 .3萬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企業不振、樓市低迷,一些經濟學家斷定“中國將像當年的日本一樣全面崩盤”。此前國際投行拋出的“中國崩盤論”,再度甚囂塵上。雖然“唱衰中國”有不可告人的意圖,但我們這次絕不能以“狼來了”的態度來對待“中國崩盤論”,而要運用一切可行的辦法,認真解決實體經濟資金鏈擔保鏈風險、制造企業盈利困難、企業家信心不振等現實難題。 三是“妖魔論”。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妖魔化G D P”的社會輿論,比如網絡 搜 索 “G D P” 跳 出 來 的 是 “ 刮 地皮”,還有黑色G D P、帶血G D P。G D P不是萬能的,但沒有G D P也是不行的,G D P在統計上無可替代,從經濟學角度看則是重要基礎。盡管目前對G D P指標的科學性存在廣泛爭議,但世界主要國家仍普遍以G D P作為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情況的主要指標。盲目崇拜G D P不對,認為G D P無用也不對。如果沒有G D P,我們用什么來描繪經濟運行呢,如何衡量發展成就呢。 四是“速達論”。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 。 十 年 翻 一 番 , 年 均 需 要 增 長7 .2%。我國經濟2011年增長9 .3%、2012增長7.7%、2013年增長7.7%,2014-2020年只需年均增長6.73%,就可以實現G D P翻一番的目標。但是,社會上有種“速達論”,希望速度越快越好,恨不得一夜實現現代化。其實,7%左右的增速放到全球也是最高的,2013年我國G D P僅一年的增量就相當于1994年全年經濟總量,也超過名列世界第十七位的土耳其一國的經濟總量。欲速則不達。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一步一個腳印,積跬步以致千里。 我們正確的態度是,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不再簡單以G D P增長率論 英 雄 ” 的 重 要 思想 , 不 是 不 要G D P,而是不惟G D P,加快轉變傳統經濟發展方式,追求高質量高效益之上的發展速度、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之下的G D P。(英雄) |
相關閱讀:
- [ 02-23]去年福建省人均GDP達到東部地區的92.8%
- [ 01-07]福州人均GDP或超一萬美元 專家:雖過線但未達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