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7月4日電 (蔡敏婕)翻開日本隨軍攝影記者龜井茲明的《日清戰爭從軍寫真帖——伯爵龜井茲明之日記》第199頁,收錄有“旅順大屠殺后郊外收尸”圖片,再現了旅順大屠殺的真相。 廣東省博物館4日舉辦“甲午海祭——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展覽”,展出由日本出版記錄戰爭過程和屠殺罪行的圖冊,以及日本參戰官兵戰后獲得的從軍紀念章等侵華罪證及250張圖片,和鄧世昌所用的西洋鐘等60多件文物。 此次展覽還在中國首次展示出對甲午戰爭有相當參考價值的《日軍戰爭實記》50篇,其中刊登大量隨軍記者拍攝圖片,還原當時戰爭真實的場景。特別是通過這些從日本從軍記者的記述,日軍旅順屠城等罪行被再次回放。 廣東博物館歷史部副研究員易建蘋稱,這次展覽展出的證物是去年專門從日本購買回來的原件,其中記錄日軍和清軍的戰爭書籍就有500冊,數量之多在中國內地比較罕見,而且這些書籍和證物是侵華日軍自己形成的文字和圖片記載內容。 易建蘋介紹,這些歷史原件以戰爭日軍官員和隨行記者的視角,真實記錄了日軍所到之處廢墟滿目、尸橫遍野的場景,尤其在旅順大屠殺方面搜集到十分珍貴的材料,是侵華日軍在中國殘暴罪行的鐵證。 據考證,1894年11月22至25日,日軍在旅順屠殺了約2萬中國平民。日本外相陸奧宗光的回憶錄《蹇蹇錄》中記錄:“此時得免殺戮之華人,(旅順)全市內僅三十有六人耳,……為供埋葬其同胞之死尸而被救殘留者?!碑敃r旅順全城的中國人被殺得只剩下36人,還是因為日軍要讓他們搬運同胞尸體才幸存的。 廣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沙東迅今年已75歲,曾長期研究廣東的抗日戰爭史,當他回憶起童年親眼目睹抗戰期間日軍軍機轟炸陽江狀況時,數度哽咽。 “記得日軍入侵廣東那年我才7歲,日軍軍機早上晚上各轟炸一次,父母親當時在嘴里不斷地默念‘阿彌陀佛’。”沙東迅稱,當時他們全家去別處避難,回到家鄉時看見很多鄉親已經離世,城市幾乎成了廢墟。 今年大二的學生王洲滔在參觀完展覽后認為,現代的日本有很多創新的科技值得學習,但希望日本能像德國一樣正視歷史,不要企圖篡改歷史,應當勇于承認自己的過去。(完) |
相關閱讀:
- [ 07-04]中國首家抗戰主題郵局在京開業 首發2000張紀念封
- [ 07-04]一個福州人的抗戰記憶:13歲 他躲過盤查只身出城
- [ 07-04]新華保險惠助86位滇西抗戰老兵
- [ 07-04]800萬人瀏覽網上抗戰紀念館 網友曬家族抗戰故事
- [ 07-04]網上抗戰紀念館仨月訪客800萬 境外點擊超20萬人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