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從“偷排”到“偷數字”——違法企業應對環保監管數據造假調查 新華網石家莊7月6日電 據環保部統計,為加大對企業環保措施的監管,目前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污染在線監測網絡的資金已逾百億元,能夠監控上萬個污染源。 如此強大的監管網絡,能否有效遏制企業的環保違法行為呢?記者發現,近年來一些企業的環境違法方式從“偷排”轉為“偷數字”,竟然對在線監測數據動手腳,公然造假。 監測設備形同虛設,“國字頭”企業也造假 環保部近日對去年脫硫數據造假的19家企業予以處罰,不少央企子公司亦在名單中。在脫硫數據造假的19家企業中,五大電力集團、華潤、中石油、神華等央企子公司均上榜。 記者調查發現,環保數據造假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銀川市環保局在啟元藥業進行檢查時,奇妙的情況出現了:當停運鍋爐內的脫硫設備一小時后,鍋爐排出氣體的顏色和氣味都發生了變化,在線監測數據卻紋絲不動。 “部分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已經摸到了自動監測設備的采樣規律,如兩小時或者1小時采樣一次,部分企業就在測量間歇大量偷排超標污水。”河北省環境執法監察局負責人介紹說。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執法局局長虢鵬說,國控、區控企業都安裝了污染在線監測設備,環保部門能對其進行24小時監控,僅從數據上幾乎看不出任何問題。 記者打開虢鵬手機上安裝的在線監測軟件,發現所有企業排污數據都顯示“合格”。“其實對于這些數據我也不完全相信。有時突擊檢查中看見設備在運行,但一摸機器還是涼的,很明顯企業是臨時抱佛腳。”虢鵬說。 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總工許楊說,通過干擾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對數據造假的方式主要有兩大類10多種。 一類是通過修改設備工作參數等軟件手段造假,不達標的變達標。如實際監測的排放濃度是1000毫克每立方米,在軟件計算時加個0.1的系數,結果就成了100毫克每立方米;另一類是通過破壞采樣系統等硬件手段造假。在設備采樣管上私接稀釋裝置,甚至直接拔掉采樣探頭、斷開采樣系統,致使監測設備采集不到排放的真實樣品。 一些企業的“處理”可謂“用心良苦”: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在鍋爐煙囪中部高度安裝了一個螺絲,以便隨時調節采樣點的位置,使其在線監測數據一貫控制在環保規定數據值范圍內;安徽合肥工業大學水環境治理專家汪家權說,有排污企業在污水中放置一個水桶,里面盛滿干凈的水,在線監測的探頭被固定在水桶中,跟污水完全分隔開。 |
相關閱讀:
- [ 03-19]環保部門公信力下滑 老百姓對環保數據“老不信”
- [ 03-19]別讓老百姓對環保數據“老不信”
- [ 11-18]環保數據掐架:誰是誰非?
- [ 07-05]環保專家昨日來廈門開講 解讀新《環境保護法》
- [ 07-04]廣州市臺辦積極幫助臺資企業解決環保問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