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前高官爆料大陸曾為臺發射人造衛星 1枚失敗
2014-07-07 12:00:48? ?來源:環球軍事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環球軍事報道】李登輝主政時期的國民黨“大掌柜”劉泰英,掌握不少早年兩岸互動的秘辛。最近他在臺灣的《周刊王》雜志爆料說,上個世紀80年代末,大陸曾經為臺灣發射過3顆人造衛星。 今年78歲的劉泰英,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在李登輝主政時期,他以中華開發董事長頭銜,出任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被外界稱作“經濟國師”和國民黨“大掌柜”。劉泰英對最近出版的《周刊王》爆料說,1988年李登輝接任“總統”,兩岸表面上看起來仍然處于對立狀態,私底下卻有超過想象的互動。當時的臺灣,經濟發展正處于高峰,民眾通信需求越來越大,于是臺灣的相關單位開始研究發射通信衛星的可能性。1989年,劉泰英的學生、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獲準訪問大陸,結識大陸軍方一些高層人士。后來,劉泰英訪問大陸時,也見到這些人,其中幾位是航天部將領,也提及大陸成功替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射衛星。當時臺灣已經向美國購買商業通信衛星,正在思考如何發射的問題。劉泰英認為或許可以請大陸代為發射,就將相關信息帶回臺灣。 劉泰英回憶說,臺灣相關單位評估后,認為商用衛星關鍵技術掌握在美國人手里,大陸只是代為發射,風險并不高,而且大陸發射的費用遠比美國便宜。綜合評估之后,臺灣“高層”拍板定案,為避免橫生枝節,全程保密。大陸航天部共為臺灣發射3顆通信衛星,其中1顆發射失敗,2顆成功運行。不過發射失敗的那顆衛星,因為事前買了巨額保險,由國際保險公司理賠,所以臺灣并無太大損失。 劉泰英說,衛星發射之事總體平順,但之后由于兩岸關系的轉變,臺灣從此再也沒有請大陸代為發射人造衛星。他認為,如今大陸經濟提升,科技實力遠超當年水準,許多國家也視大陸制造的科技產品為主要競爭對手,甚至以信息安全理由限制引進,兩岸要重現當年攜手合作發射衛星的場景,短期內恐怕很難。▲【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志和】 |
相關閱讀:
- [ 07-07]安倍政府決定制定延伸大陸架政令 攫取海底資源
- [ 07-04]為獲取海洋資源 安倍指示出臺延伸大陸架政令
- [ 07-04]統計:2013年臺灣人出境游最愛來大陸
- [ 07-04]馬英九談臺灣發展干擾因素:老把大陸看成洪水猛獸
- [ 07-04]統計:2013年臺灣人出境游最愛來大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