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8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劉武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與法國波爾多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采用高分辨率CT技術,成功復原出中國早更新世公王嶺藍田直立人、中更新世和縣直立人、晚更新世許家窯早期智人和柳江早期現代人的內耳迷路,初步揭示出東亞地區更新世古人類內耳迷路的形態。 該研究發現晚更新世早期許家窯人內耳迷路形態與尼安德特人相似,這一發現提供出首例東亞古代人類具有“尼人內耳迷路模式”的化石證據,挑戰了以往“尼人內耳迷路模式”專屬尼安德特人的看法,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應用孤立特征(包括形態上和分子遺傳上)追溯人類遷徙及判斷人群親緣關系的可靠性。這項研究也為古人類學界對更新世時期東亞與歐洲人類之間是否存在基因交流的研究與爭論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上述研究成果。 據研究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吳秀杰介紹,尼安德特人(尼人)主要生活在距今12萬年-3萬年前的西方和歐亞大陸中部。尼人具有一系列的不同于其他更新世古老人類的衍生性狀,其中一個性狀——尼人內耳迷路模式,被學術界廣泛認可,成為鑒定尼人的最重要的和標志性的特征。內耳迷路是埋藏在顳骨巖部內面的結構,由半規管、前庭和耳蝸三部分組成,內耳迷路的胚胎形成和個體發育穩定性好,無左右側和男女性別差異,是遺傳變異形態反映的最好證據。 尼人的內耳迷路在半規管的大小、比例及其角度上表現出一系列不同于其他人屬成員的特殊形態,幾乎所有的尼人都具有較小的前半規管、較大的外半規管,和相對于外半規管位置靠下的后半規管,這種類型的內耳迷路模式在其他更新世古人類及全新世人群中極其罕見,因而被學術界命名為“尼人內耳迷路模式”。相對于尼人內耳迷路模式,其他更新世及全新世人類相似的內耳迷路類型被稱為“祖先內耳迷路模式”。 以往對人類內耳迷路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西方舊大陸的古老人類(多數是尼人)和現代人,并沒有包括東亞地區的古人類化石標本。本項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工業CT技術,3D復原出公王嶺藍田直立人、和縣直立人、許家窯早期智人、柳江早期現代人以及現代中國人的內耳迷路形態。通過與世界各地51例更新世和180例全新世人類內耳迷路的形態特征的對比和分析,結果顯示,中國更新世古人類內耳迷路的形態呈現出“祖先內耳迷路模式”和“尼人內耳迷路模式”兩種類型:藍田直立人、和縣直立人和柳江人內耳迷路的形態同現代人基本一致,表現出明顯的“祖先內耳迷路模式”;許家窯人內耳迷路的形態與尼人極其相似,表現為典型的“尼人內耳迷路模式”。 許家窯人內耳迷路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首例在尼人以外發現的具有“尼人內耳迷路模式”的更新世化石證據,由于化石的不完整,在缺乏整體頭骨及頭后骨的情況下,還無法推斷許家窯人特殊的內耳迷路與其整體身體結構的關系,但本項研究足以說明“尼人內耳迷路模式”并不是歐亞大陸西方尼人特有的特征。(完) |
相關閱讀:
- [ 07-06]美國科學家擬人造牛奶 三年后上市
- [ 07-02]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古老人糞 已有近5萬年之久
- [ 07-01]科學家首次用光照射脊髓控制身體運動
- [ 06-25]科學家發現“宇宙鉆石” 體積與地球相仿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