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 別對基層、民企抱偏見 記者在2014年河北省舉辦的一些招聘會上,曾經見到過這樣的現象: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煉”、“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就會少人問津。雖然這些基層崗位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崗位基本無異,但卻很難吸引到所需的人才。此外,市場需求量大的小微企業、民企鮮有人問津。 對此,石市人才相關專家說,面對2014年這個“更難就業季”,應屆畢業生們應該將基層變成自己的首選,這樣一來必然會擴大就業途徑。 有些畢業生認為民企存在薪酬福利待遇低、工作環境差等問題。事實上,如今多數民企面對人才荒的瓶頸,在不斷提升自身管理組織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他們對大學畢業生的渴求日益增加,求職者可以考慮。當然,如果求職者向企業投遞了簡歷,企業就要制定適合90后的管理政策,讓他們真正穩住身心。 崗位供求 銷售類職位仍是職場“領軍者” 在上半年河北職場的招聘職位中,銷售類職位的占比最大。“一般而言,銷售類職位不會對專業有太多要求,主要看重實際工作經驗。而且現在基本所有企業都需要營銷,因此使得這個職位成了職場的‘領軍者’。”河北搜才相關負責人說。 其實,看似低端的業務類、銷售類崗位能夠提供較高的績效提成,增加收入,職位發展通道也相對寬廣。曾有調查顯示,67%的企業高管由銷售、業務崗位晉升,服務、銷售等崗位能夠幫助個人綜合能力快速提高。 此外,從我省行業分布來看,房產行業遙遙領先。教育/培訓業則排到了第2位,可見,人們對于教育和培訓的需求有了較大的提升。 薪資水平 金融、房地產、培訓崗位薪酬位列三甲 今年上半年,河北省人才市場大部分行業的崗位薪資基本集中在1000-3000元之間,整體間的差距并不是很明顯。 從薪資來看,排名前三甲的行業分別為金融行業、房地產開發行業以及教育培訓行業。就一般崗位而言,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月薪每年都會有小幅的增長,每年的增長幅度大約在5%—10%之間。如果在這個崗位上發展順利,一般在三年的周期,職位會有升級,相應月薪也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根據行業和崗位的不同,其增長幅度在30%—50%不等。 此外,河北搜才還列出了“更難就業季”里30個熱門招聘職位,希望能讓求職者得到參考。 就業新政 到小微企業就業免費存檔案 我省對高校畢業生實行先落戶后就業政策,到小型微型企業就業、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其檔案可由當地縣以上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免費保管。昨日,我省召開全省就業創業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上對我省最新一輪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進行了梳理、解讀。 我省最新的就業政策明確,對到縣以下基層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申報相應職稱時,不再參加職稱外語考試,可享受基層和艱苦地區的優惠政策。 我省對高校畢業生可實行先落戶后就業政策。對畢業后暫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可將戶口遷至當地人才交流中心;對已落實工作單位的,可憑工作單位證明、學歷證明、勞動合同在工作地辦理落戶;對畢業后自愿遷回原籍的,可憑畢業證、報到證直接遷回原遷出地址。 科技型小型微型企業招收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達到規定比例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并享受財政貼息。科技型小型微型企業的認定由當地科技部門出具相關證明。 高校畢業生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開辦“網店”,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并可向創業所在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助。畢業年度殘疾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申請1000元的一次性求職補貼。 國有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除涉密等特殊崗位外,要實行公開招聘。招聘高校畢業生信息要在政府網站或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網站公開發布,報名時間不少于7天,對擬聘人員應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到小型微型企業就業、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其檔案可由當地縣以上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免費保管和人事代理,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檔案。辦理高校畢業生檔案轉遞手續,轉正定級表和改派手續不再作為接收審核檔案的必備材料。 讀者互動 當最新“畢業季”遭遇“更難就業季”,你如何應對呢?今日起,本報開通熱線96399,希望你將就業難題告訴我們,本報記者會找專家解疑釋惑。(本報記者趙曉華) |
相關閱讀:
- [ 07-08]教育部要求高校建立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制度
- [ 07-08]教育部發布高校招生錄取23條禁令 被稱“史上最嚴”
- [ 07-08]中信銀行出國金融精彩亮相福建高校招生咨詢會
- [ 07-08]大陸學生報考臺灣高校 怨信息不足選錯院系
- [ 07-08]集大等高校提前批出檔線公布 閩高招錄取工作啟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