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與多家虛擬運營商交流后發現,多數虛擬運營商并沒有打算從通信業務中直接獲得利潤,而是借助虛擬運營商業務獲得忠實用戶,并推出相應的增值服務,完善發展其原來的業務 據最新消息,中國電信又與10家企業簽訂了移動轉售協議。其第三批虛擬運營商名單包括海航、富士康、聯想、海信、平安、民生、星美、鳳凰、海爾、小米。 土豪盯上虛擬運營 2015年后將陷激烈競爭 加上此前已經獲得牌照的阿里、京東、蘇寧、國美等行業巨頭,越來越多的土豪公司加入虛擬運營商的陣營。并且虛擬運營商的參與者變得更多元化,這次不僅包括了終端等硬件廠商,也包括了文化娛樂、金融等行業的公司。 越來越多大家伙的進入,會否令虛擬運營商的競爭更激烈? 對此,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給出的回答是,競爭肯定會更加激烈。“但在試點期間不存在很大的競爭,因為這是一個靠他們各自的存量用戶轉化的過程。在2015年之后,存量用戶基本轉化完后,就會有一個激烈競爭的過程。”鄒學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雖然真正的競爭尚未開始,但是單從通信服務來看,虛擬運營商可謂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因為此時,國外傳統虛擬運營商經驗已經不再值得借鑒。國外虛擬運營商做得比較成功的業務都是語音折扣,例如維珍。目前環境下,語音消費量在下降,OTT業務大量過濾了語音。國外虛擬運營商剛起步時所處的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中國的虛擬運營商需要自己摸索合適的發展道路。 此外,個性化的套餐也容易被模仿。目前一些虛擬運營商推出了“無月租”、“自由組合套餐”、“流量不清零”等差異化套餐。但是,其他虛擬運營商也紛紛仿效,推出類似業務。甚至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也推出相似業務,虛擬運營商已很難再有新的市場賣點。 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認為,虛擬運營商的資費套餐創新有限,各廠商之間也是大同小異,虛擬運營商的發展還有待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還有“激活率”這把劍懸在虛擬運營商頭上,以中國聯通為例,在試商用城市,中國聯通每個虛擬運營商放號3000個號,要求激活率50%,才給放下一批號。 不打算靠通信賺錢 為主業服務 更重要的是,在虛擬運營商推出具體移動通信服務套餐前,市場曾對這些套餐的低價格寄予厚望。而事實上,虛擬運營商需要從三家基礎運營商購買移動通信服務,再包裝成自有品牌去銷售給用戶,立足基礎運營商給的批發價門檻之上,要長期打價格戰顯然不可能。 業界一直有3個流行觀點:一是“面粉比面包貴”——批發價比三大運營商市場的零售價要貴;二是虛擬運營商概念很好,但資費并不便宜;三是虛擬運營商在定價方面,或整個業務服務方面,被三大基礎運營商卡住了脖子。 或許正因如此,《證券日報》記者在與多家虛擬運營商交流后發現,多數虛擬運營商并沒有打算從通信業務中直接獲得利潤,而是借助虛擬運營商業務獲得忠實用戶,并推出相應的增值服務,完善發展其原來的業務。 京東通信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號卡的銷售并不是京東通信的立意點,京東通信的目標是為京東用戶提供更好的特權服務,讓用戶獲得更好的購物生活體驗。在產品設計上也盡量弱化了通信服務理念,資費統一化、去套餐化以及211免費通信計劃正是基于這樣的考量。 |
相關閱讀:
- [ 07-08]迪信通上市謎局:仍看運營商臉色吃飯 渠道老路遭疑
- [ 07-08]網絡運營商與物業公司“掐架” 居民無辜遭斷電
- [ 07-08]網絡運營商與物業公司“掐架” 居民無辜遭斷電
- [ 07-08]網絡運營商與物業公司“掐架” 居民無辜遭斷電
- [ 07-08]迪信通上市謎局:仍看運營商臉色吃飯 渠道老路遭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