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桂林7月9日電 題:九旬慰安婦:要向日本討回公道 作者 趙琳露 唐夢憲 “我對日本鬼子恨之入骨,我就是要他們道歉,要他們賠償?!苯衲昃攀畾q的“慰安婦”韋紹蘭稱,她有生之年最大、也是最后的心愿就是希望向日本討回公道。 7月9日下午,記者在廣西桂林市荔浦縣新坪鎮桂東村小古告屯見到了韋紹蘭,老人頭發花白,身材瘦削,提及當年老人仍能清晰地講述那段經歷。 1944年冬,韋紹蘭與其他女子被抓到馬嶺鎮據點充當性奴隸,在一間泥土磚房內度過了三個多月噩夢般的生活。后來,她乘機逃出據點回了家。 1945年8月,韋紹蘭生下了兒子羅善學,他也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公開的‘慰安婦’制度受害者生下的日本兵后代”。 2010年12月,韋紹蘭與兒子羅善學出席了在日本國會舉行的亞洲“慰安婦”受害者聽證會,并向日本政府遞交了“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的請愿書”,但一直沒有得到日本方面的道歉及回應。 如今,因為身份問題,年近七旬的羅善學一直單身,與母親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間土坯房內。 “他如果還活著,我還要找他算這筆賬?!碧岬阶约旱摹叭毡镜?,羅善學頓時激動起來,他說自己從小被村里人稱呼為“日本崽”、“小日本”,飽受歧視,他不僅要為母親、也要為自己討回公道。 在離韋紹蘭家不遠的廣福村,還有一位93歲的何玉珍老人,當年在日本掃蕩時她被抓入據點充當了半年性奴隸,回來之后失去了生育能力。 在昏暗的廚房內,何玉珍老人靜靜地坐著,眼睛盯向一處。由于腦萎縮,老人近年已喪失了語言能力,目前生活主要依靠養子照料。 在荔浦馬嶺鎮德安村沙子嶺村一棟約占地兩畝,被當地人稱為“五空頭”的房子是70年前侵華日軍遺留的“慰安所”。據《荔浦文史》第八輯《馬嶺的慰安所》一文記載,一九四四年冬日軍侵入荔浦后,在公路沿線鄉村都派有駐軍,負責組織運送物資和維護通訊,駐扎在馬嶺鎮的日軍負責從桂林運送食鹽去柳州,共有兩個隊,三十多人。一九四五年春,駐扎在馬嶺鎮的侵華日軍占用當地一處居民家,成立“慰安所”。 當年的“慰安所”大院,如今兩棟炮樓成為侵華日軍暴行的鐵證,部分房子被村民拆除改建成了水泥房,還有一些被廢棄或是用來堆放雜物。 荔浦縣官方表示,當地目前正在對“慰安所”進行全面詳盡的調查記錄,并擬在舊址上建立警示后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力爭在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前對外開放。(完) |
相關閱讀:
- [ 07-07]舊金山灣區各界支持在中國城設“慰安婦紀念碑”
- [ 07-07]舊金山僑界紀念“七七事變” 提議建慰安婦紀念碑
- [ 07-04]韓將發行日軍慰安婦狀況白皮書 指安倍破壞和平
- [ 07-04]中國公布日戰犯筆供涉南京大屠殺與強征慰安婦
- [ 07-02]韓國慰安婦示威抗議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