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近日,市衛生計生委發布了《2013年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健康白皮書),報告顯示,去年北京市戶籍人口死因前三位仍然是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占總死亡的74.0%,其中惡性腫瘤已連續七年成為北京市的首位死因,患病率仍在緩慢地持續上升。報告提示我們,這些慢性疾病的發生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直接相關,要加強對各類健康危險因素的防控,必須改變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 有問有答 問:如何應對慢性病危險因素聚集? 答:慢性病危險因素聚集是指一個人具有某一個可能導致慢性病發生的危險因素的同時,還具有另外一個或幾個危險因素的現象。 這種危險因素在每個人身上聚集時產生的致病作用不是單個因素的簡單疊加,而是存在一種交互和協同作用,使發生慢性病的危險成倍增長。以2011年的監測數據為例,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和超重肥胖是心腦血管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在北京市18歲至79歲常住居民中,同時具備至少3個危險因素的居民達33.5%,那么,這類人群患腦卒中、冠心病的風險就會遠高于只有1種或2種情況的人群;而且危險因素聚集數目越多,患病風險也就越高。 另一方面,危險因素之間也會互為因果、互相促進,比如肥胖會誘發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則會導致2型糖尿病等各種代謝相關疾病的共同發生。因此,肥胖者發生糖尿病的幾率又高于體重正常者,在肥胖者中更容易發生危險因素的聚集現象。 控制慢性病危險因素首先就應做到調整飲食、適當運動和心理調節,然后根據自身情況,逐步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等。 |
相關閱讀:
- [ 06-24]男性慢性病患者比女性多 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 06-24]睡覺打呼嚕開車易出事 專家:打鼾是嚴重慢性病
- [ 06-24]預防“慢性病”服務零距離
- [ 06-24]警惕慢性病:福州市成人高血壓發病率高達18.8%
- [ 06-11]緩解看病擠 廈門7社區試點慢性病分級診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