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居民每天靜態行為時間超5小時 慢性疾病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北京市居民生活中依然存在諸多不健康行為。最近一次慢性病監測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18歲至79歲常住居民平均每日靜態行為時間為5.7小時。18歲以上城區居民平均每天靜態行為時間為5.5小時,郊區居民為6.0小時;男性、女性平均每天靜態行為時間相近,均為5.7小時;各年齡段靜態行為時間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年齡越小,靜態行為時間越長。 科學研究認為,累計超過4小時的靜態行為就是慢性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對健康的危害會逐漸顯現,以看電視為例,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如果看電視時間逐年增加,活動時間減少,體重和腰圍就會增加,血壓也會呈現上升的趨勢。目前,不止成人,青少年也面臨著它的危害,研究顯示,青少年每天看電視兩小時以上就可能導致鍛煉不足、自卑、社交能力過低,甚至學習成績下降。相反,靜態行為的減少則有助于體重的控制和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因此,我們應該“管住嘴、邁開腿”,選擇科學健康的行為習慣,控制慢性病,活出健康。 名詞解釋 什么是靜態行為? 靜態行為是指除了睡覺以外,以坐、靠或躺等姿勢進行的工作、學習、娛樂等活動。社會的進步及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身體活動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體力工作和家務勞動的能量消耗逐漸減少,開車、坐車、電動車等體能消耗低的出行方式越來越普及,最終導致靜態行為的時間不斷增多。 建議 不同年齡的人每天要有合適的活動量 全球范圍內,由高血壓、煙草使用和高血糖導致的死亡分別占12.8%、8.7%和5.8%;缺乏身體活動是第四位導致死亡的危險因素,比例占5.5%。 針對這一重要慢性病相關行為危險因素,世界衛生組織出版了《關于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倡議》,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提出了合適的活動量。 5-17歲的兒童 身體活動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內的玩耍、游戲、體育運動、交通往來、娛樂、體育課或有計劃的鍛煉等。 (1)應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身體活動。 (2)大于60分鐘的身體活動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 (3)大多數日常身體活動應該是有氧活動。同時每周至少應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 18-64歲的成人 身體活動包括日常生活、家庭和社區環境內的休閑時間活動、交通往來(如步行或騎自行車)、職業活動(如工作)、家務勞動、玩耍、游戲、體育運動或有計劃的鍛煉等。 (1)應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或每周累計至少75分鐘高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或中等和高強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 (2)有氧活動應該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 (3)為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成人應增加有氧活動量,達到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或每周150分鐘高強度有氧活動,或中等和高強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 (4)每周至少應有2天進行大肌群參與的增強肌肉力量的活動。 65歲及以上年齡的老年人 (1)應每周完成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或每周至少75分鐘高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或中等和高強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 (2)有氧活動應該每次至少持續10分鐘。 (3)為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該年齡段的成人應增加有氧活動量,達到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或每周150分鐘高強度有氧活動,或中等和高強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 (4)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應有3天進行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 (5)每周至少應有2天進行大肌群參與的增強肌肉力量的活動。 (6)由于健康原因不能完成所建議身體活動量的老人,應在能力和條件允許范圍內盡量多活動。 鏈接 如何獲得科學健身指導 登錄北京市體育局網站:www.bjsports.gov.cn 科學健身欄目,有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健身指導,結合自身情況。 |
相關閱讀:
- [ 06-24]男性慢性病患者比女性多 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 06-24]睡覺打呼嚕開車易出事 專家:打鼾是嚴重慢性病
- [ 06-24]預防“慢性病”服務零距離
- [ 06-24]警惕慢性病:福州市成人高血壓發病率高達18.8%
- [ 06-11]緩解看病擠 廈門7社區試點慢性病分級診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