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西藏中學藏族學生江巴 攝影:馮登寧 夢開始的地方——民族團結的產物西藏班 西藏班,西藏學校,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民族團結的產物。這項特殊的優惠政策為身在高原、教育相對落后的西藏青少年,尤其是農牧民子女,打通了一條改變人生軌跡的道路。“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越來越被接受,農牧民們說:“哪家的孩子能到內地讀書是一種光榮,全村、全家都要隆重歡送他們。” 這項政策的源頭可追溯到30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后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桑杰次旺出生時,這項政策已經順利實施了四年。教育援藏,幫助諸多像桑杰次仁一樣的西藏學子插上了夢的翅膀。 北京、蘭州、成都等地率先開設“西藏班” 在全國援助西藏的大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在1984年召開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中央決定從1985年起在內地省、市,如北京、蘭州、成都等地以及其他有條件省市創辦西藏班(校),利用內地的辦學優勢,幫助西藏盡快培養大批建設人才。 1985年秋,全國16省市的西藏初中班同時開學,西藏教育部門通過對應屆小學畢業生德、智、體全面考核,1300名學生被選送到內地學習, 分別按對口支援的形式安排,著重為西藏培養少數民族中等專業技術人才,這意味著內地辦學形式正式開始。 “西藏班”教育輻射功能顯性呈現 在中央政策的指導和教育大環境的輻射下,西藏班辦學、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辦學類型、層次趨于多元,顯性作用明顯。其為西藏社會經濟建設儲備人才,教育輻射的功能逐步顯現。 1989年,首屆內地西藏班初中生畢業,進入中等技術專業學校862人,300名學生進入高中學習。 1994年7月,國務院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不斷改善內地西藏班辦學條件,用好教育援藏補助經費。會后,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援藏工作的指示》,國家教委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內地西藏班工作的意見》和《內地西藏中學班(校)管理實施細則》、《內地中等專業學校西藏班管理的若干暫行規定》,使內地西藏辦學日益規范化、制度化。 從1989年開始,內地許多高等院校、中專學校分別招收西藏高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單獨編班和混合編班等多種形式教學。自此,西藏教育在辦學體制上形成了區內外辦學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內地西藏學校數量,從1985年時的12所增加到2010的29所,遍及全國20個省、市,廣東則達4所之多。“十一五”時期,全國共有20個省(市)的28所學校開辦內地西藏班,有58所內地重點高中、120多所高等學校招收西藏學生,內地西藏班在校總人數達到21800人。 |
相關閱讀:
- [ 07-10]對口援藏讓西藏各族人民共享現代化生活
- [ 06-29]西藏村民挖蟲草收入60多萬 一棵蟲草收購價100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