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考上內地西藏班的話,我從墨脫走出來的概率可能很小,也不會得到這么多——視野、知識、經歷、友誼……”西藏墨脫縣背崩鄉的門巴族小伙桑杰次旺在接受中國西藏網采訪時說,“這個機會,可能會改變我未來的生活軌跡。”
小學畢業時,桑杰次旺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廣東佛山南海藝術中學,在那里開始他的內地求學生活。2008年,他考入北京西藏中學繼續讀高中。“我的夢想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將來能為家鄉和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明年,桑杰次旺將從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畢業,投入社會,他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桑杰次旺 攝影:馮登寧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了北京西藏中學學生江巴身上。
陽光大男孩江巴出生于1994年,父母均是勤勞樸實的農牧民,在日喀則地區拉孜縣魯如村渡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2008年,幸運之神光顧了江巴——他從日喀則考入上海共康中學。在上海,江巴在體育方面的天分漸漸顯現,入選了學校的橄欖球隊。初中畢業后,江巴又以不錯的成績進入北京西藏中學讀高中。由于表現出色,2013年,江巴不僅擔任了學生會主席,更獲得“北京市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稱號,是西藏中學有史以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學生。他的人生,由此開始不同。
?
北京西藏中學藏族學生江巴 攝影:馮登寧
夢開始的地方——民族團結的產物西藏班
西藏班,西藏學校,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民族團結的產物。這項特殊的優惠政策為身在高原、教育相對落后的西藏青少年,尤其是農牧民子女,打通了一條改變人生軌跡的道路。“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越來越被接受,農牧民們說:“哪家的孩子能到內地讀書是一種光榮,全村、全家都要隆重歡送他們。”
這項政策的源頭可追溯到30年前:為改變西藏教育相對落后和缺乏人才的狀況,中央決定自1985年起,每年由西藏教育部門選拔優秀學生到內地學習。桑杰次旺出生時,這項政策已經順利實施了四年。教育援藏,幫助諸多像桑杰次仁一樣的西藏學子插上了夢的翅膀。
北京、蘭州、成都等地率先開設“西藏班”
在全國援助西藏的大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在1984年召開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中央決定從1985年起在內地省、市,如北京、蘭州、成都等地以及其他有條件省市創辦西藏班(校),利用內地的辦學優勢,幫助西藏盡快培養大批建設人才。
1985年秋,全國16省市的西藏初中班同時開學,西藏教育部門通過對應屆小學畢業生德、智、體全面考核,1300名學生被選送到內地學習, 分別按對口支援的形式安排,著重為西藏培養少數民族中等專業技術人才,這意味著內地辦學形式正式開始。
“西藏班”教育輻射功能顯性呈現
在中央政策的指導和教育大環境的輻射下,西藏班辦學、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辦學類型、層次趨于多元,顯性作用明顯。其為西藏社會經濟建設儲備人才,教育輻射的功能逐步顯現。
1989年,首屆內地西藏班初中生畢業,進入中等技術專業學校862人,300名學生進入高中學習。
1994年7月,國務院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不斷改善內地西藏班辦學條件,用好教育援藏補助經費。會后,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援藏工作的指示》,國家教委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內地西藏班工作的意見》和《內地西藏中學班(校)管理實施細則》、《內地中等專業學校西藏班管理的若干暫行規定》,使內地西藏辦學日益規范化、制度化。
從1989年開始,內地許多高等院校、中專學校分別招收西藏高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單獨編班和混合編班等多種形式教學。自此,西藏教育在辦學體制上形成了區內外辦學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內地西藏學校數量,從1985年時的12所增加到2010的29所,遍及全國20個省、市,廣東則達4所之多。“十一五”時期,全國共有20個省(市)的28所學校開辦內地西藏班,有58所內地重點高中、120多所高等學校招收西藏學生,內地西藏班在校總人數達到21800人。
較大規模的內地西藏班(校)是智力援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中央為發展西藏教育所采取的有力措施,是國家關注西藏發展中具有創造性的民族教育政策。
教育援藏是援藏總體戰略的組成部分
教育援藏是中央援助西藏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和教育部分別于1987年、1993年先后兩次召開全國教育支援西藏會議,動員和組織發達省市對西藏教育事業給予援助和支持。進入新世紀以來,為努力實現西藏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在2002年召開的全國教育援藏工作會議上,中央對從2002年至2010年全國教育支援西藏工作進行規劃和部署,進一步明確了任務和有關政策措施,要求繼續辦好內地西藏班(校);加強內地18個省市對口支援西藏工作,重點幫助西藏各縣發展中小學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加強內地高校支援西藏工作;加大西藏干部隊伍的培養力度。
從2007年開始,教育援藏形成聲勢。在這一年召開的全國教育援藏工作會議上,確定采取“分片、分校負責,定點對口支援、包干落實對口任務”的辦法,由18個省市、35所高校和教育部14個直屬單位對口支援西藏7個地市、6所高校和西藏教育廳9個直屬單位。
據相關數據顯示,僅2007至2009年間,全國教育援藏投入資金2.75億元,實施援建項目474個,建設校舍13.64萬平方米,培訓教師和管理人員近2000人次,贈送圖書資料達53萬冊,各對口支援省市選派教師和管理干部近980人次。一個以政策為支撐,以各支援與受援單位為主體,以科學管理和長效機制為保障的對口支援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作為各省市援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越來越多的“桑杰次旺”們離開高原深處眷戀的家鄉,接受先進教育的洗禮,融入了祖國發展的大潮中。他們中有些回到家鄉,成為了這篇土地發展繁榮的骨干;有些留在內地,同樣開始了另一段精彩人生。
教育改變人生,藏族的孩子們越來越成為這種趨勢的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