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體暗補變明補 圍繞著公共交通票價改革,對于老人、學生、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補貼,“暗補變明補”成為幾位人大代表口中共同的關鍵詞。 事實上,目前對于部分特殊人群乘坐公共交通,本市已有一些補貼政策。來自朝陽區朝外街道芳草地社區服務站的副站長李娟代表表示,目前本市針對65歲以上老人設有免費乘車的優待卡;殘聯也給殘疾人辦優待卡,可以免費乘坐公交。 但是,這些補貼在實際運作中依然存在瑕疵。“比如說殘聯發的免費乘車卡,外表看起來就是一張普通的IC卡,那么是不是誰拿那張卡都可以坐車?補貼的有效性如何體現?”李娟說,日常生活中也會見到明顯年齡偏大、“胡子拉碴”還拿著學生卡乘車的人,這對其他乘客同樣是一種不公平。此外,國外的“學生卡”均是針對中小學生,大學生是不是應該不再享受學生卡? 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朱建岳代表就建議,未來針對特殊人群的專項補貼要精確,有效,比如說可以實行實名制,同時針對特殊人群“定向補貼”。地鐵一線的李文杰代表也表示,現在的免費政策主要是憑證免費,但是有證件就會有假證,實際售檢票過程中很難對此進行區分,同時,受益人群的需求也在變化,“暗補變明補”后,補貼能夠落實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同時這些受益人群會根據需要選擇自己的出行。 劉學鋒代表則介紹了倫敦、巴黎、東京等大城市的一些有效做法。比如東京地鐵采用明補的辦法,上班族的月票補貼錢款由企業支付,并可以抵稅,只是在從家到單位這一段距離的地鐵是補貼的,可以用月票覆蓋,超過的距離則自己付錢,是非常合理的辦法。 熱議 里程收費還是單一票制? 公共交通票價改革是應該繼續維持“單一票制”,還是“按里程計費”,不同的代表則有著不同的看法。 “繼續采用單一票價制,我認為是相對更好的選擇。”作為交通行業的專家,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海濤代表認為,單一票制在管理上相對更簡單,而按里程計費則更科學精確,但是會在管理上給軟硬件帶來很大挑戰,權衡利弊,還是單一票制更合適。 周海濤同時給出了一組數據:2007年北京地鐵的票價水平為3.2元/人次左右,公交車則為0.7元/人次左右;到了2013年,公交車下降到了0.53元/人次,地鐵為2元/人次。但是同期北京市的城鎮職工年均收入從46507元漲到69521元。“在收入增加的同時,票價在降低,而且降得太快。” 衛愛民代表則支持按里程計費。“多坐多掏錢,少坐少掏錢。這是一種較為公平的選擇。” 這一看法也得到了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麗方代表、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朱建岳代表等多位代表的贊同。朱建岳表示,按里程計費,意味著所使用的公共資源多,就需要多花錢,對于其他乘客來說也更公平。 不過,來自基層社區的李娟代表則結合調研案例,提出了進一步的意見。“比如說門頭溝區的居民在國貿上班,需要先乘坐公交車到蘋果園地鐵,再乘坐地鐵到國貿;居住在通州甚至燕郊的居民,如果在中關村上班,每天往返的距離也非常可觀。”李娟建議,對于這些乘坐距離較遠的“通勤族”,在乘坐距離達到一定標準后,漲價幅度能夠小一些,減輕他們的負擔。 劉學鋒代表透露,倫敦公交是錯峰定價,高峰期價格更高;巴黎采用區段定價,區段人少,價格就低一些,而客流集中的區段價格則高一些。 來自地鐵一線的李文杰代表談起兩種方案,也有自己獨特的角度。“如果采用計程票價,從我們工作的角度來說確實更復雜,組織起來更麻煩。”李文杰表示,按照里程計價不能預測乘客的車票都是去往哪一站,需要花多少錢,一些本來能提前做的工作做不了,對于臨時購票的乘客,需要現場逐一面對面解決。但是她也認為,長遠看計程票價有利于體現公平性。 票價漲幅是大還是小? 多數人大代表建議公共交通票價合理上漲。市人大代表、首鋼礦山街道居委會黨委書記、主任安麗娟代表收集了產業工人、退休職工、低收入人群和企業家、大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綜合大家意見,她認為北京市地鐵票價不論遠近一律2元,這種低票價的程度不僅相較于國內其他城市“最低”,與國際上其他城市相比較也處于低廉水平。目前來說,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地鐵票價最高可達8至12元不等。段淑珍代表建議適度調整,她認為結合建立定期調價機制,先小步調,過幾年再根據情況調整。 周海濤代表通過測算建議,票價調整要按照公眾負擔水平為標準,建議在2007年負擔水平基礎上適當降低,也就是“小幅上漲”。他解釋稱,以地鐵為例,2007年的北京市地鐵與居民平均日工資相比負擔水平為1.4%,2013年大幅降低至0.52%。此次調價可以考慮回到2007年的負擔水平,并適當降低。按照這樣的水平測算,地鐵票價增長在一倍即4元左右。 市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王麗方認為,2007年以來實行的低票價政策體現了公交優先和惠民、便民的原則。但同時,低票價不符合節約的原則,過度低價會刺激消費。因為低廉的票價會使人們在出行時基本不用考慮出行成本,而通過價格杠桿,可以引導人們在出行時間、出行距離和出行方式上更合理地選擇。基于此,她建議票價調整幅度適當加大。 京報集團記者 楊汛 孫乾 |
相關閱讀:
- [ 07-12]廈漳龍三市人大視察組原則通過九龍江水環境保護“漳州共識”
- [ 07-11]福州人大代表醉駕撞車逃逸續 市人大:將依法作出處理
- [ 07-10]連江縣人大開展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前期調研
- [ 07-10]武平縣召開人大研究宣傳信息工作會議
- [ 07-10]閩侯縣人大組織視察防汛防旱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