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不斷曝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推進的背景下,北京產業轉移中的“重頭戲”———制造業轉移卻顯得蝸行牛步,進展緩慢。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三地采訪發現,盡管企業和相關部門仍在積極探索推進,但京津冀產業分工中北京制造業的轉移,目前仍面臨對接難、規劃難,企業出京意愿不強等諸多障礙。在這背后,政府與市場“角力”的產業轉移,面臨的是產業“大到不能轉”等深層次問題。 對接無功而返 記者從北京、河北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轉移出京的企業依然只是個案。幾個月來,河北不少縣市區多次前往北京尋找企業對接,大多無功而返,一腔熱情很快就“涼”了。三地對于產業分工特別是制造業分工仍未完善統籌協調機制,使北京制造業轉移至河北仍呈個別化、零散化狀態。 河北邯鄲的雞澤縣和成安縣原本很早就起步,打算主動“批量”對接北京鑄造產業,如今卻沒了下文。而搬遷至邯鄲武安的央企新興際華集團下屬子公司、國內原料藥碳酸氫鈉生產龍頭企業北京凌云公司,雖然一直被當做是到目前為止產業轉移的成功案例,但其搬遷原因僅是個案:企業搬遷后可利用新興際華集團在當地的另一下屬企業新興鑄管排放的二氧化碳作為生產原料。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北京對污染企業實施就地關停退出的嚴格限制,使得盡管河北各地對接部門熱情很高,但轉移出京的企業依然只是個案。北京制造業轉移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雙方仍缺少通暢化、常態化的協調和對接,使得至今為止實現轉移的企業數量十分有限。 對此,河北很多基層干部都反映,這幾個月以來多次前往北京主動尋找企業對接,但由于政策路徑不甚明晰以及信息的不對稱,一腔熱情很快就“涼”了。 唐山市曹妃甸區招商局一位人士說,當得知“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的消息后,他們幾乎每周都去一次北京,聽說北京有一批鍛鑄造、家具企業將先期向河北轉移,曾派出8路人馬共40多人進京尋找招商信息。3月,他們曾通過私人關系搞到一份“北京轉移企業名單”,上面約有300來家企業,主要集中于鍛鑄造和家具產業。但是,其中很多企業的聯系方式根本就找不到,而在可以找到電話的企業中,有的企業已經關停,有的地址已經更換,有的已經從事別的行業,轉移到外地的可能性都很小,最后他們只得無功而返。 除了對接難,規劃難度也不小,從地區層面再到省市內部層面,規劃的出臺面臨著地區產業布局、人口控制、自然生態建設等多方因素掣肘。僅從河北省內看,其產業承接布局同質化也讓北京制造業轉移面臨一些隱患。記者從唐山曹妃甸、保定、廊坊等地的產業發展方向了解到,多地對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規劃都有重合之處。一些政府部門、產業園區在多個環節甚至進入惡性競爭,這給北京制造業轉移增添了一些隱患。 |
相關閱讀:
- [ 07-14]李克強上半年6下基層把脈經濟:裝備制造企業被青睞
- [ 07-14]李克強:用改革創新提升企業創造力和競爭力
- [ 07-14]南平市安監局建立危化重點縣和企業定點聯系制度
- [ 07-14]東山:兩企業半年納稅首次突破一億元
- [ 07-14]長汀縣“四舉措”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