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改革專家組成員:補貼不適用于公車私用行為
2014-07-17 06:58:17??來源:中央電視臺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解說: 今天隨著《全國公車改革指導意見和改革方案》的出臺,輿論的聚焦點自然落在了全國公務用車補貼標準上?;仡?0年的公車改革歷程可以說公務用車補貼一直是個困擾,早在2008年,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就啟動了公車貨幣化改革,當時他們的車改補貼方案是區委區政府正職的補貼是每年8萬元,區人大政協正職是每年6.5萬元,區人大政協副職是每年4.5萬元,享受副縣級待遇的領導,區長助理是每年4萬元,正科級分為四類,最多的每年2.6萬元,最少的每年1萬元,副科級分兩類,每年6000元,每年5000元。2008年11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該區驅動公車貨幣化改革以來,車改單位上交公車105臺,上交率97%,直接經濟效益達335萬元。 竹立家: 遼陽這個改革不能認為它是成功的改革,我們必須要從價值高度來認識公車改革,而不僅僅是把它作為經濟問題來處理,它事實上是一個價值高度,它是一個政治問題,需要做廣泛的調研,征求專家學者意見以及要征求官員的意見。 解說: 沒有特殊干部,沒有特殊車輛,這份看上去很美的嘗試卻僅僅維持了一年多,隨著2009年7月25日,遼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一紙公告,遼陽市弓長嶺區的車改補貼也被迫叫停。當時的輿論都將焦點放在了一年最高八萬的車補上,今天當全國公務用車補貼標準出臺后,我們也不妨做一個比較,按照今天發布意見中的標準,司局級每人每年補助1560元,處級每人每年9600元,科級每人每年6000元,這個標準要比2008年遼陽市弓長嶺區的車改方案低很多。 竹立家: 因為它的補貼高于當地平均工資,甚至還有公車補貼比他本人的工資還要高,可以說是非常不合理。 解說: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今年3月深圳市也出臺了公務車改革的辦法,其中提到在職公務人員的現任職務職級,每月發放適度交通補貼,納入車改單位部門預算,作為公務活動交通費用,但是他們并沒有明確的補貼數字。在公車改革中各方的利益始終是博弈的焦點,而此次改革方案除了補貼上有了明確標準之外,對于司機和后勤人員的安置也做了說明。 宋曉梧: 可以提前退休,提高一點退休待遇,也可以在一定的時候,因為你還保留了一定公務用車,還要保留少量的公務用車司機,逐步地消化這部分人,不要搞的太急太緊。 董倩: 從以往的改革方案我們可以看到當公車取消了之后,就帶這一補貼,但是補貼這個標準怎么定,補貼定高了老百姓不愿意,補貼定低了公務員不愿意,那這個標準就成了一個問題,那在這次指導方案中我們看到中央制定了一個基本的標準,然后地方可以上浮30%,到了邊疆民族地區還有邊緣地區最高可以上浮50%,我們以司局級為例,中央制定的補貼標準1300元一個月,地方最高1690元,那么邊疆還有邊緣地區是1950元,接下來我們繼續要請教一下蔡教授,不管是司局級也好,還是科級也好,這些補貼是用來補貼什么的,這些補貼要去做什么? 蔡繼明: 顯然補貼指的是對公車改革當中,由于取消了實物配給要讓公務人員采用市場化的方式,社會化的方式來完成公務活動,所以公務補貼,補貼的是你的公務活動,而不是補貼你過去利用公車私用你所有的這些用車的行為。 董倩: 蔡教授也有人會說,比如說處級干部會說,我因為要用公車我以前用公車跑公務的時候,可能要比司局級干部要多的多,但是我現在的補貼遠遠不如司局級干部的補貼,那面對這種問題怎么解決? 蔡繼明: 在這次改革當中也采取了一種措施,就是把全部補貼分成由個人的補貼,還有單位統籌的,因為有些包括同一個局里面不同的處室他們承擔的公務活動也不僅相同,那么這個從所有的補貼總額里面,拿出大概10%左右,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這種不平衡的現象。 董倩: 也有人會不會有這樣的消極情緒,就是你把我的公車取消了,你雖然給我了這些補貼,但是我可以不干了,你把我的車取消了,相應我要做的事情我也不干了。 蔡繼明: 這個完全沒有理由這樣去做,因為現在頒布的補貼的標準,基本上是照顧到在一個特定的行政區劃內,在這個區域范圍內,你從事公務活動,無論你打的也好,做公交車也好,或者是采用政府這種購買的公共服務,基本上是能夠滿足正常的公務活動的需要,至于你要跨區,跨行政區進行這種公務活動,包括長途旅行,那有另外的有其他的差旅費的補貼和報銷的標準。 |
相關閱讀:
- [ 07-16]取消·補貼·拍賣——聚焦公車改革三個關鍵詞
- [ 07-16]全國范圍公車改革大幕開啟
- [ 07-16]事業單位國企國有金融企業也將推公車改革
- [ 07-16]"公車改革"全面啟動 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干部用車
- [ 06-20]地方公車改革補貼標準不一 引“變相發福利”擔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