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明確中巴經貿契合點 兩洋鐵路打通南美"旱運河"
2014-07-18 22:17: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習近平明確中巴經貿契合點 兩洋鐵路打通南美“旱運河” 中新社記者 董冠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對巴西進行的首訪,明確勾勒出中巴戰略契合點。北京專家分析,兩國經貿合作將從傳統的礦產、電力、農業等領域,延伸至金融、信息、清潔能源等更廣空間,特別是橫跨巴西和秘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洋鐵路,將打通南美大陸上的“旱運河”,帶動區域增長。 2013年,中巴雙邊貿易額已超過900億美元。中國連續5年成為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巴西長期是中國在拉美的最大貿易伙伴和重要投資目的地。習近平評價稱,兩國務實合作“上天入海、包羅萬象”。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巴西問題專家孫巖峰看來,習近平此訪是為中巴關系未來發展進行“頂層設計”。而作為雙邊關系的“重頭戲”,中巴經貿的“重中之重”也更加明晰。 習近平在巴西提出,雙方要全方位提高經貿合作水平,積極開展電力、農業等領域產業投資合作,在礦產、石油領域開展上中下游一體化合作,在建設高速鐵路方面開展戰略性合作,共同建設好兩洋鐵路,加強金融、科技創新、互聯網合作。巴西總統羅塞夫表示,巴西具有豐富資源,正在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農業、信息、物流、科技創新的投入,歡迎中國企業擴大投資。 當地時間17日公布的中巴56項合作文件,讓兩國元首的期望“擲地有聲”。這些文件涵蓋鐵路交通領域、遙感衛星數據及應用、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50億美元的融資框架協議及全球融資安排、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三峽巴西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戰略合作等。 當然,貿易摩擦是中巴經貿不應回避的關切。一些聲音指出,中國僅從拉美進口初級產品而非工業制成品,加大了拉美制造業的壓力。此次,習近平在巴西國會演講時明確提出,中巴雙方應該繼續擴大貿易規模,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妥善解決貿易摩擦。 “購買巴西支線飛機是優化雙邊貿易結構的有效舉措”,中國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員徐世澄對中新社記者分析稱,巴西是近年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更多進口巴西的工業制成品,有助于減少貿易摩擦。經兩國政府批準,中國企業向世界第三大商用飛機制造商、世界第一大支線飛機制造商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訂購了60架E190飛機。 習近平此訪的另一“亮點”,即中國、巴西、秘魯聲明將開展的兩洋鐵路合作。橫跨巴西和秘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洋鐵路,相當于打通南美大陸“旱運河”。據徐世澄分析,南美洲僅哥倫比亞一國橫跨兩洋,而“兩洋大動脈”的貫通將促進南美大陸上的大西洋國家對亞洲等環太平洋市場貿易。 事實上,中巴關系早已超越雙邊,不止于拉美,而將越來越具世界影響力。正如習近平倡議,中巴雙方應加強交流合作,深化戰略協作,推動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更加均衡方向發展。 同為發展中大國和新興市場國家,中巴具有諸多共同目標和愿景。孫巖峰認為,在國際方面,中巴兩國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致力于建立更為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此次,在中方倡議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1+3+6”合作新框架中,巴西已顯現出重要的支持力;在金磚國家內部,中巴是相關機制的重要協調人,諸多重大議題的推動者;二十國集團政策磋商、世貿組織多哈回合重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改革,以及氣候變化、信息安全等全球治理重大議題上,中巴聯合“發聲”將更有力地表達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完) |
相關閱讀:
- [ 07-18]習近平訪問促中巴合作或將超越雙邊成就典范
- [ 07-18]習近平訪拉的“魅力攻勢”
- [ 07-18]習近平會見拉共體“四駕馬車”領導人
- [ 07-18]習近平如何要求“中辦”:胸懷大局 極端負責
- [ 07-18]習近平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
- [ 07-18]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羅塞夫共同會見記者
- [ 07-18]習近平同巴西總統會談 深化中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07-17]習近平:中國幫助厄瓜多爾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