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市民反對漲價:或難有效緩解交通擁擠 在公交、地鐵漲價獲得較多人支持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網友旗幟鮮明地反對漲價,他們大多認為票價應該維持現狀。 梳理數千條意見建議可見,因票價上漲導致生活壓力加大,成為反對者的主張之一,諸多“上班族”表達了這方面的訴求。 “現在北京最多的還是私企、小企業,工資不多,還沒有公交地鐵等補助,如果只坐公交,上班成本還低一些,加上地鐵,每個月的交通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網友“閆妍”說。 張小姐有著更為深遠的擔憂:乘坐地鐵出行的都是住處距單位比較遠的,工資待遇相對較低,如果調價,出行成本無疑會大大增加,或造成大量租房人員搬遷,進而引發區域性租房價格大幅上調等問題。 漲價提議遭到反對,除了使用者成本增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這被認為“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以“劉曦”為代表的建言者指出,在這個常住人口超過2300萬的特大型城市,公交、地鐵出行是剛需,通過價格杠桿解決交通擁擠問題效果不明顯。 不僅被指難以有效緩解交通擁擠,多數反對者進一步指出,票價上漲還恐將加劇交通擁堵問題。網友“王志偉”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說,“北京市私家車已經夠多了,如果漲價,勢必刺激大家買車,到時候更為擁堵。” “陳媛媛”給出了反對漲價的又一理由,“北京地區霧霾天連續增多,空氣污染日趨嚴重,這與地面交通工具過多有關,治理污染,應考慮到促使民眾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調價會增加私家車出行數量,不宜提倡。” 盡管北京年度公交財政補貼額7年間增加了5倍多,但以“陳媛媛”為代表的反對者仍表示,應進一步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認為這是“政府在物價上漲大形勢下對國民的一種福利”,并建議對私家車主征收擁堵稅,以補貼公共交通的損失。 至于公交地鐵虧損問題,很多網友認為,可從運營管理方面找突破口,比如增加廣告宣傳費用等以彌補軌道交通的虧損,而不是僅僅靠漲價。公交系統作為公共服務項目,不應以盈利為目的,即使虧損了,應該用財政補貼。 票價不能簡單一漲了之 市民呼吁提高服務質量 觀察民眾對于此番公共交通調價的意見,雖然有部分人反對漲價,但票價提高已是大勢所趨。不少市民呼吁,公共交通價格不能簡單一漲了之,調節客流,鼓勵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需要更科學的交通規劃,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公交地鐵的基礎設施以及提升服務質量。 針對路面公交,網友的建議主要集中在優化公交路線、增加公交專用道和運力、普及公交到站時間查詢、提高到站準點率、改善乘車環境、解決“最后一公里”銜接等多個方面,在網友看來,公交的服務質量和吸引力提升了,才能分流地鐵的壓力。 網友“胡博士”表示,目前公交車大間隔經常出現,乘客等車時間長,而且,公交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換乘樞紐規劃布局部不合理,導致公交出行步行距離過長,諸如天通苑社區等地“最后一公里”缺乏銜接,使得乘客十分不方便。 網友“張磊”建議可在主要的環路和干路上規劃出一條連續的公交專用車道,以提高公交車運行速度和效率;“秦秀萍”建議,應該快速建設公交智能系統,提高公交的準時性和預知性,公交準點率提升了,才會有更多人選擇公交。 民眾希望地面公交可以規劃更科學、布局更合理,而對于地鐵,多數人則呼吁,在地鐵現有的擁擠環境中,運營方的管理和服務可以更人性、更便民。 “乞討賣藝、發小廣告等行為以及公廁衛生條件等都需要改進;軌道交通換乘站位置的停車場配套建設還不完善。”網友“李先生”舉例說。 還有網友建議,應該改進現階段的入站安檢流程,可以設立安檢廣場,減少在地鐵站門口的積壓。還有人提出,可以在地鐵站內部經營店鋪,租金可補助交通,減少政府虧損。并在地鐵站內設立母嬰室,為孕婦和小孩提供方便。 此外,網友還提出了諸如老線路能增加電扶梯方便老年人出行、新線路設計時應考慮建設向下的電扶梯、老線路加裝屏蔽門、增加殘障人士服務設施等意見。 據了解,在此次征集意見結束之后,主管部門將匯總整理、分析吸納各方意見建議,在堅持公交優先的前提下,統籌考慮各種因素提出北京公共交通票價改革方案,適時提交價格聽證會討論。而對于這一紙調價決定能否緩解當前北京交通困局,民眾抱以期待。(完) |
相關閱讀:
- [ 07-20]公交車設計可借鑒機場擺渡車
- [ 07-20]男子因騎車碰擦產生爭執 騎摩托向公交車噴辣椒水
- [ 07-20]家門口公交線路本來就太少 唯一117路卻將撤離
- [ 07-20]福州117路等10條公交線路調整走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