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為何停不下來
2014-07-21 19:20: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記者閆亮 包爾文 劉健)巴勒斯坦衛生部門證實,截至20日,以色列8日發動的“護刃行動”已造成至少5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致傷3000余人。以色列方面也至少有5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分析人士認為,巴以新一輪沖突持續至今,正呈越發劇烈之勢,沖突外溢效應漸顯。 雙方目標均未實現 目前,以色列的地面和空中行動仍如火如荼,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也在繼續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日前表示,除非能結束哈馬斯對以色列平民的襲擊,否則以色列的攻勢將繼續。 分析人士認為,巴以沖突難以停息的主要原因在于沖突雙方的主要目標均未實現。 據報道,哈馬斯停火條件包括:以色列停止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的“侵略”,如突襲性逮捕行動;以色列和埃及進一步解除對加沙地帶的限制,完全開放拉法口岸;以色列釋放51名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停止“顛覆”6月組建的巴勒斯坦新一屆聯合政府。 以色列方面希望通過這次軍事行動實現以下目標:為遇害的3名猶太青年報仇;制止哈馬斯發射火箭彈給以色列南部帶來威脅;大幅度削弱近幾年來獲得提升的哈馬斯實力。 除還沒有實現自己的主要目標外,哈馬斯和以色列都不愿意向對方示弱,不愿意主動停手。 國際調停明顯乏力 在以色列和哈馬斯打得難解難分的情況下,國際調停乏力也是沖突久拖不決的重要原因。 埃及14日向巴以雙方提出無條件停火倡議,以方15日決定接受倡議,但哈馬斯16日拒絕了該倡議。哈馬斯發言人說,埃及在事先未與哈馬斯協商的情況下提出停火倡議,對哈馬斯不具有約束力。實際上,哈馬斯認為,埃及倡議“幾乎是無用的”,是讓哈馬斯向以色列投降。 埃及倡議遭遇失敗之后,中東地區的其他國家迄今也未提出能使以色列和哈馬斯共同接受的停火建議。事實上,中東國家在如何實現巴以停火問題上立場不同,反映出這些國家對哈馬斯的不同態度。 卡塔爾和土耳其立場比較一致,同情哈馬斯的訴求,而哈馬斯也希望卡塔爾和土耳其能提出另外一個可選方案。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看法相似,對哈馬斯心懷不滿。特別是去年以來,埃及政府將穆斯林兄弟會列為恐怖組織,而哈馬斯與穆兄會存在血肉聯系。這就導致哈馬斯對埃及政府心存疑慮,對其提出的停火倡議缺乏信心。 在此次巴以沖突中,美國、歐盟等方面的調停努力明顯乏力,特別是美國還采取了明顯偏袒以色列的立場。然而,隨著沖突導致巴以傷亡人數急劇攀升,國際調停壓力陡然增大。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日已抵達卡塔爾,同中東和國際有關各方協調,推動巴以實現停火。美國國務卿克里也定于21日前往埃及首都開羅,就巴以沖突展開斡旋。 沖突后果日益嚴重 拖延至今的流血沖突正在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帶來嚴重后果,同時加劇了中東危機,對國際穩定也帶來沖擊。 從以色列方面看,雖然其在沖突中蒙受的人員傷亡情況較輕,但其對哈馬斯高強度的打擊也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的傷亡和加沙基礎設施的嚴重破壞,還制造了中東地區新的人道主義危機,大約7萬名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所有這些,嚴重破壞了以色列的國際形象,加劇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對立。 從巴勒斯坦方面看,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使自己蒙受了極大的人員和物質損失,也讓自己的同胞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價。事實證明,哈馬斯每一次同以色列交鋒,結果都是自己和同胞的大量生命損失和加沙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毀壞。 巴以流血沖突,特別是以色列的軍事攻勢已沖擊了國際社會的穩定。連日來,多國爆發示威游行,抗議以色列的軍事行動。 在法國、英國、南非和土耳其等國,當地民眾走上街頭,高舉支持巴勒斯坦的旗幟,呼喊反對以色列的口號,要求以色列停止對加沙地區的軍事打擊。此外,美國、韓國、比利時、約旦等多國近日也都爆發民眾抗議浪潮,強烈要求以色列停火。 觀察人士認為,以色列再強,也無法對哈馬斯斬草除根。以色列安全的獲得,并不完全取決于戰斗、戰爭,更需要談判、妥協。對于哈馬斯來說,也應停止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 領土爭端是巴以沖突的根源。以色列強占巴方領土終不能持久,巴方武力收復幾無可能。談判解決是唯一出路。 |
相關閱讀:
- [ 07-21]巴以沖突遇“黑色星期天” 加沙停火萬人大逃亡
- [ 07-21]巴以沖突一日超百人喪生 潘基文謀停火穿梭中東
- [ 07-21]巴以沖突:暴力循環的教訓與思考
- [ 07-19]潘基文赴中東調解巴以沖突 意前總理"雛妓案"無罪
- [ 07-19]潘基文將赴中東調解巴以沖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