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二月河:現在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2014-07-22 07:00:26??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如果腐敗蔓延,經濟再好、文化再好又能怎樣? 此前有一種觀點認為,經濟高速發展,出現腐敗問題在所難免。二月河并不十分認同。他說,經濟水平高也好,文化程度高也好,都不代表你強大。腐敗蔓延,經濟再好、文化再好又能怎樣? “宋代是經濟大國、文化大國,是世界歷史上文化程度最高的朝代之一,但也是政治腐敗、社會生活腐朽的朝代之一。今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能說宋代的中國是個強國。”二月河稱,對經濟實力和文化實力都不能迷信。對政治的腐敗,不能拿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燦爛這些事去抵消,“一個政權如果不能維護國家完整,不能維護民族團結,不能下狠心治理腐敗問題,其他方面再強大,都不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不管你有多高的GDP,多大的文化體量,如果腐敗橫行,都會轟然倒塌。” “中央是太陽,陽光照射到每個人心中,需要折射,折射到每個角落,同時要注入信仰的力量,這種信仰支撐可以說是民族力量的現實所在。我們黨一定要把自身的這種力量通過各個領域層次把黨的陽光折射到各個層面去,讓各個領域沐浴這種陽光,那么整個社會的正氣便可這樣培育起來了。”二月河稱。 現在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當下,深化改革與反腐敗已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二月河認為,現在的八項規定很有效,在社會上已基本形成良好的輿論風氣。 “這個八項規定給全黨干部確定了一個最起碼的、公開的社會底線。當前,中央的這種反腐是在爭取時間。爭取時間干什么?就是爭取時間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制定長治久安的政策,因為腐敗的問題懲治起來是很難的。”二月河坦言,自己很擁護中央的決策,中央的決心很大,已經為老百姓所認知,“我們黨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二月河判斷,現在的反腐敗形勢是“蛟龍憤怒,魚鱉驚慌,春雷一擊,震撼四野”,能讓人民群眾感到振奮。同時,人民群眾也是滿懷擁護和全力支撐的能量,等待著我們黨能有更多更大的成果。 腐敗和意識形態無關與人性有關 分析腐敗的成因,二月河認為,腐敗和意識形態無關,不管什么樣的意識形態,都要面臨腐敗問題,“腐敗是個社會病,不要把它和制度聯系在一起。西方制度難道就沒有腐敗嗎?我才在新聞上看到,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正接受調查。所以說,無論在什么制度下,只要不管,或者只要放縱,腐敗肯定要滋生,要繁衍。” 二月河提出,但是在權力相對比較集中,或者對權力的監督相對比較少的情況下,就更需要高層領導人有清醒的頭腦。基層負責抓這個問題的人也要有自律,要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可能就會好些,“有人嘗試用“西藥”治理貪腐頑疾,但我不認為西方制度能約束中國政治文化。中國有中國的特點,不可能照搬西方。相應的制度,還得靠我們自己來建立。” “貪欲是腐敗產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人和動物不同,除了感性,還有理性。這種理性是后天的,它給你增加了警覺。如果沒有這種警覺,父母親的教誨,老師的教誨,領導的教誨,這些如果你都不在意,你難道還是個人嗎?”二月河反問道。 把權力關進籠子里,籠子的鑰匙放在哪? 縱覽歷史,二月河認為有一些治理腐敗的措施或制度值得借鑒,如雍正的密折制度。這種制度是官員向中央和雍正反映情況,作為中央掌握情況的一種材料,可作為制定政策時候的一種參考。二月河稱,像這么一種黨與群眾的聯系可能會使中央進一步耳清目明,再加上互聯網,人民通過網絡跟領導進行相對直接的溝通,這些對有效監督都有所裨益。 “我們現在說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面這句話說得非常到位。但是籠子的鑰匙在誰那?鑰匙要放在人民群眾的手里面。如果權力關在籠子里,鑰匙還在官員手里,那等于沒用,籠子的鑰匙要放在輿論監督和人民的手中,讓反腐敗更為公開更為透明。”二月河認為,“要讓官員對人民的事業有敬畏感,對自己的工作有擔當。要讓他們有一種意識,民生即是天心,如果民生搞不好,天怒人怨,那還能做得下去嗎?這樣他就會格外小心。” |
相關閱讀:
- [ 07-21]京華時報:津門公安局長落馬照見反腐深度
- [ 07-21]機場VIP廳關閉是有反腐意義的經濟賬
- [ 07-21]津門公安局長落馬照見反腐深度
- [ 07-21]中紀委網站將邀作家二月河聊反腐
- [ 07-19]首批專家中紀委官網聊反腐 話題更開放不搞彩排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