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渣打銀行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據渣打估算,截至2014年6月末,中國金融信貸總額占GDP的比重已達到251%。我們認為,雖然這一比重接近美英日等發達國家相接近,高于發展中國家債務水平。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中國所有的信貸都來自于國內,中國不會受到外國融資條件變化的影響,中國的金融體系幾乎沒有貸款或其他資產的證券化,而中國國民儲蓄率依舊很高,中國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并不大。 據渣打估算,截至2014年6月末,中國金融信貸總額占GDP的比重已達到251%。估算的依據數據,包括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社會融資總量數據、離岸跨境銀行貸款和債券發行,以及財政部發布的債務數據所作的一些微調。對于251%這一數字統計口徑是否準確呢?經濟學博士馬光遠認為這個數字準確性無關緊要。 馬光遠:當時在統計整體債務的時候,因為用的口徑不一樣,有些數字是需要估算的,這個數字本身有多準確沒有太大意義。現在要講這個數字本身說明了什么問題,說明了我們整體的負債率已經很高。要去糾纏數字的話,每個人的估算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口徑都不一樣,所以算出來的結果肯定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我認可這個數字本身,我認為它說明了目前情況下,包括國家債務、政府債務、企業債務這類我們整體的負債率,整個經濟的杠桿率已經太高,這個數字能夠說明這個問題就可以了。 經濟之聲:從2008年經濟危機從2002年至今,中國信貸總量持續增加,信貸總量占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不到150%上升到了2012年的超過200%,基本呈現單邊上升的趨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上升趨勢? 馬光遠:我覺得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的依賴,經濟發展思路的依賴,對投資的依賴。多年來我們有一個大目標,就是GDP要增長多少,為了增長必須投資。但是為了解決債務問題,要把杠桿壓低,結果一低,投資就下來了,投資一下來GDP就不增長了,不增長又開始投資,投資就得借錢,一借錢杠桿又上去了。所以我認為這反映我們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依賴,這是從投資角度來講的。再從企業角度來講,在擴張的時候它會借很多錢,但是它就要維持,因為資金鏈不能斷。比如現在很多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問題就是這樣,2013年買了很多地,開了很多盤,現在要持續就要融資,融資很難,成本又很高,過去融資成本比較低,但現在的成本要高很多,所以杠桿是在加。這么多年,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去杠桿,而是不斷的既想抑制杠桿,一旦經濟增長出問題又會加杠桿,所以目前的杠桿率越來越高,而不是在往下走。 關于6月末,中國總債務占GDP的比重已達到251%這一話題,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對此進行解讀。 經濟之聲:渣打銀行發布最新研究報告稱,據渣打估算,截至2014年6月末,中國金融信貸總額(或債務)占GDP的比重已達到251%。但是業界普遍認為,盡管我們負債率高,但是中國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并不大,先來說說您如何評論251%這個數據呢? 向松祚:關于中國經濟體系負債總額有不同的估算,但是有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這些年特別是2009年應對全球經濟危機以來,我們整體的經濟的負債率確實有大幅度的提高,總負債占GDP的比例按我的估算是220%,當然沒有渣打銀行估計的這么高。第二個特點是我們的杠桿率高,主要是非金融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杠桿率上升比較快,國債的比例其實并不高。具體的分析,企業里主要是傳統的制造業,特別是鋼鐵、煤炭、電解鋁等十幾個產能過剩行業,它的負債率高是一個重要的策略,所以這里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負債率高,反映在實體經濟層面就是產能過剩,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核心問題,就是四個字:“產能過剩”。能否避免發生債務危機或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就要看調節的過程、途徑和策略怎么選擇,如果策略選擇不對,有可能產生區域性的危機,如果調整的對,相信可以有效的把杠桿率逐步降下來,實現比較緩慢平穩的過渡。 經濟之聲:有觀點認為其實債務具體數字不是特別重要,和美國相比我們國家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按照目前的貸款利率。目前這些債務的利息也是非常高的,致使一些新增貸款也變成了還債的方式,因此,要降低債務水平,降低貸款利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您怎么看這種觀點? 向松祚:這是一個增量和存量的問題。比如以前的貸款,它的貸款的合同里已經寫明了貸款的利率,再去修改合同非常復雜,而且對金融機構有重大的影響。這個里有幾個途徑,第一個途徑就是未來的貸款的利率,我們需要想辦法把它進一步降低。最近從中央國務院到監管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希望能夠把市場的利率水平降下來,減輕企業的財務負擔。 第二,信貸的機構要實行很好的甚至快速的調整,新增的貸款更多要投向那些真正能夠產生收入,產生利潤的存貸性的行業,包括能夠解決大量就業的中小微型企業和三農領域。對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要采取限制的措施,甚至要采取停止新增貸款的措施。這是第二個根本的措施,也是國務院總理克強總理反復強調的信貸總量的調整,結構的調整。 第三,對于這些負債已經很高的,利息負擔非常沉重的企業或行業,要推進它們的兼并重組,使得這些企業變得更加有效,規模更加合理。最近一直在強調要用中國市場的方式來兼并收購,包括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通過過橋貸款進行兼并收購,通過兼并收購提高企業的效率。有一些已經可能瀕臨破產的企業,它的債務可以轉到比較好的企業去,它的產能、生產線、銷售網絡也可以整合到比較好的企業里面去。現在面臨的障礙就是很多的企業還存在著僥幸的心理,特別是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仍然比較嚴重,它不愿意接受市場方式的整合,這個觀念必須要改變。只有通過整合,我們才能夠提升企業的能力,也才能夠化解某些企業還本付息困難的壓力。 其他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央行貨幣委員會原委員余永定認為,中國的債務形勢依然是可控的。第一,中國債務對GDP的比顯著低于世界主要國家;第二,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的國家,中國有兩萬億美元的凈資產;第三,中國還擁有大量的國有資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表示,數據顯示各級政府負債規模不小,但從全口徑看,即負有償付責任的部分,則符合預期。但是他認為,未來3~5年,地方投入將不小,而各項成本上升僅靠賣土地獲得的收入已不會太多,可將一些商業項目賣掉變現緩解償付壓力。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指出,如果想解決目前企業債務率高、杠桿率過高的問題,公司自己可以用利潤注資、可以吸引民間資本入股,也可以在股票市場增加融資。另外,銀行信貸資產可以證券化,證券化后還可以債轉股,想辦法降低企業層面借貸資金的成本。 |
相關閱讀:
- [ 07-19]多地爭搶建設國家公園 專家稱很多旨在提速GDP
- [ 07-18]北京上半年GDP同比增7.2% 高端服務業貢獻過半
- [ 07-18]新京報:5個細節看懂上半年GDP
- [ 07-17]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 工資增加將面臨困難
- [ 07-17]中國上半年經濟前低后穩 房地產短期難扭低迷
- [ 07-17]GDP上半年數據公布 分析稱居民工資收入增加有難度
- [ 07-16]中國經濟半年報今揭曉 二季度GDP增速或升至7.5%
- [ 07-16]上半年GDP今公布或增7.5% 經濟現企穩回暖態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