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唐山7月23日電(白云水胡向明)唐山大地震已過去38年,23日,身在遼寧葫蘆島的4位抗震老兵與從河北唐山趕來的地震獲救孤兒田金芳首次相聚。看著當年的地震孤兒已從災難中走出,并經歷了38年的尋親、擁軍、報恩之旅,老人們感到很欣慰。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里氏7.8級地震,這座百年工業城市瞬間被夷為廢墟,24.2萬人遇難。大地震發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與唐山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田金芳向老人們回憶著,那一刻天塌地陷,睡夢中的她瞬間被埋在廢墟之中,壓在巨大的水泥板下。一天一夜后,她漸漸清醒了,第一眼看到的是一頂綠色的軍帽和上面鮮紅的五角星。一個戰士正扒開水泥板,將她拽出來。戰士的指甲被磨掉了,手上鮮血淋漓,卻將這頂軍帽戴在了田金芳受傷的頭上。從那時開始,田金芳決定尋找恩人、報答部隊。 38年了,恩人不知身在何方,田金芳說:“或許,我永遠都找不到那位救命恩人了,但是,他是許多軍人的代表,我已把這份感恩之情轉化成了對所有子弟兵的愛。”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38610部隊司令部直政處干事王傳太介紹說,當年他所在的部隊1280多名官兵負責在唐山市路南區開展救援工作,在無燈、無水、無食物的情況下搶救生命、搬運尸體、清理廢墟。如今,王傳太、李慶錄、范全寧、趙威幾位抗震老兵已退休多年,見到從唐山來的田金芳,許多艱難和慘痛讓這些親歷者依然難掩悲傷。 “沒有解放軍,就沒有我的生命”,田金芳向抗震老兵表達著無限感恩之情,講述著自已38年的擁軍之路。她是老人們見到的第一個專程來謝恩的唐山人。范全寧說:“田金芳用生命演繹了真摯的擁軍之情,幸存者沒有忘記這些抗震老兵,軍民在困難面前的頑強與互助,鼓舞著當代軍人,也喚發著社會中的正能量。” 78歲的李慶錄是當時抗震前線的記者,他用400多照片記錄了真實的歷史瞬間。他記憶中的唐山一片廢墟、尸橫遍地,此時,他傾聽著田金芳講述著新唐山的變化,感嘆著生命的奇跡,也為當年抗震官兵付出的血汗感到欣慰。 據了解,田金芳募集基金、組織擁軍藝術團進行“擁軍萬里行”,她幾乎走遍全國,曾慰問駐香港部隊。她的故事感動過很多戰士,還被評為“河北省愛國擁軍模范”。期間,田金芳身患兩種癌癥,動過7次大手術。田金芳說:“擁軍是我的終生信念,也支撐著我與死神較量并活到了今天。” 唐山大地震造成7200多個家庭全家震亡,上萬家庭解體,4204人成為孤兒。有關部門統計,4204名孤兒中如今有近一半人已成為各行業骨干,他們正用各種方式回報著38年前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援助。(完) |
相關閱讀:
- [ 07-14]唐山投入近百億治理大氣污染 PM2.5有所下降
- [ 07-08]崔子格唐山歌友會造型清新 現場歌迷尖叫不停
- [ 06-23]唐山市總工會探索困難職工幫扶新模式紀實
- [ 06-07]唐山一志愿者單騎川藏為失明老護士圓夢(圖)
- [ 05-26]唐山市總工會廣泛征求意見立行立改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