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處乏力致企業有恃無恐 勞動者面臨維權難 既有國家規定,也有地方標準,那到底是誰給了一些用人單位將高溫津貼置若罔聞的勇氣?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向中新網記者分析,雖然國家在2012年就出臺了《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但是針對高溫津貼發放、高溫作業時間、甚至戶外作業停工等高溫天氣勞動保護,企業不執行如何處罰,監管缺位責任在誰,目前很多保障政策落地的細節缺乏制度明晰。 “這個規定本身就是一種‘軟約束’,目前高溫天氣的勞動保護主要依靠勞動監察部門、工會組織監督,監督管理工作比較乏力。一些地方甚至沒有可操作性的處罰標準,懲處方面的欠缺,是用人單位敢以身試法的主要原因。”張車偉說。 此外,在專家看來,高溫補貼政策在宣傳普及方面也存在欠缺,畢竟,相關部門在網絡政務平臺上發個通知,很難保證那些身處工地、街頭的建筑工、環衛工、快遞員可以知曉自己在頭頂烈日的時候,還有一份應有的勞動權利。 除了政策制定、監管方面的欠缺,在當前中國勞動力市場,企業強勢、員工弱勢的大背景下,面對較高的維權成本,勞動者不去維權、不敢維權的現實,也被認為是高溫政策難落地的重要原因。 專家表示,當前,高溫作業維權需要員工自己舉證,難度大且較為耗時,在強勢的企業面前,為了保住“飯碗”,也鮮有員工為了幾百塊錢的高溫津貼去投訴單位。 “當前,諸如農民工工資問題、勞動合同問題、勞務派遣問題、同工不同酬問題等等,這些關系勞動力市場秩序的基本問題尚難完全破解的背景下,很難期待企業自覺去執行高溫天氣的勞動保護。”張車偉說。 正如專家分析,有評論稱,對于酷暑中勞作的一線工人來說,如果聯想到工資這種受到嚴格保護的法定權利,都要借助相關機構干預才能得到解決,那么實現高溫津貼的足額發放,其前景自然難言樂觀。 |
相關閱讀:
- [ 07-23]6000名環衛工人領取高溫津貼 每人每個月200元
- [ 07-09]福建省高溫津貼每人每月200元 不少人低于標準
- [ 06-11]福建今年高溫津貼支付標準不變
- [ 03-13]工會界委員直言:飲料不能代替高溫津貼
- [ 08-10]漳州:高溫津貼未發放 市民可匿名舉報
- [ 08-08]高溫津貼有變化 高溫津貼沒領到打5110656投訴
- [ 07-25]福州保潔公司降高溫津貼 去年900今年320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