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銘記歷史
2014-07-24 08:32:05??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瑜輝 |
分享到:
|
? 三 195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五個年份,也是新的農歷甲午年。在經歷了一個甲子的動蕩后,中華民族終于能夠在和平的環境中建設發展。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新的歷史使命。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帶來了勃勃生機和強勁發展,實現了幾千年來最偉大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讓人民意氣風發,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豪與自信。進入新一個甲子的中國迎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開端。 經過10余年建設,中國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國家整體實力全面提升,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展現。中國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無法忽略的現實,連始終敵視排斥新中國的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1964年3月,美國參議員富布賴特發表講演:“最重要的是,實際上沒有兩個中國,而是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陸中國。它在中共的統治之下,并且很可能將無限期地統治下去”。1971年中國重新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此后,美國總統尼克松登上前往中國的專機。 但是,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畢竟是前所未有的事業,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更要經過艱難的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我們也曾遭遇挫折,甚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錯誤。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在深刻認識國際形勢、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基礎上,我們黨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導引中國發生地覆天翻的變化。從1978年到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2億元增加到56.9萬億元。2013年,中國對亞洲經濟增長貢獻率超50%,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7.76%。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規模和速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任何國家。中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都達到近代以來最強盛的境界。 又一個甲子輪轉,在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中國終于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繁榮富強之路。習近平同志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份自豪,這份自信,與120年前甲午之年嚴復的憤懣、錐心之語,形成巨大的反差。中國終于富起來了,而且逐漸強起來了,成為在世界上掌握重要話語權、地位舉足輕重的大國。今天的中國,已絕不是1894年甲午之年的中國。 四 2014年,再逢農歷甲午年,一個新紀元正在開啟。 走過120年雙甲子的輪回,回眸所走過的路,中華民族在復興道路上所收獲的不僅是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崛起,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之路,悟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真諦。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最莊重的紀念來自對近代歷史的總結,來自對民族復興的沉思,來自對國家強盛的領悟。 ——必須有正確的道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是承載自身文明、穿越自身歷史的過程。中國的人口規模、疆域國土、歷史傳統、文化積淀決定了中國必須走適合自己、獨立自主的革命道路、建設道路、發展道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時俱進地拓展這條道路,就能夠推動民族復興偉業不斷前進。 ——必須有堅定的領導。中華民族的復興和中國的崛起之所以逐步成為現實,關鍵在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擁有一個能夠真正承擔起引領復興大業的領導核心,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則融入了歷史和人民。在中國,沒有其他一個政黨或政治集團能夠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代表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愿、實現人民夢想。 ——必須有安定的秩序。在中國,沒有和平安定的政治秩序、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強盛就是一句空話。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方能長治久安、持久興盛,發展和穩定缺一不可。安定的秩序,是保證國家社會有效穩定運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前提。 ——必須凝聚民眾力量。“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因此贏得了人民,贏得了天下,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變成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把中國夢化為億萬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動員民眾,組織民眾,把各族人民凝聚起來,就能匯成無堅不摧、無險不逾的力量。 ——必須有強大的實力。富裕不等于富強,財力不等于實力,人口眾多、地域廣闊不等于能夠擁有大國的尊嚴和地位。這是近代歷史留下的深刻啟示。地位要靠實力來支撐,尊嚴要靠實力來贏得,富國和強軍不僅是國家崛起的不二選擇,也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只有富國強軍,民族復興的偉業才會擁有堅固的基石,國家崛起的進程才會有堅實的保障,中國才能真正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 ——必須與世界融合。近代中國落后的重要原因是閉關鎖國,當代中國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不可能脫離世界而獨行其道,尋求共存互利之道,避免沖突戰爭,在世界和平合作發展的時代潮流中定位國家發展的方位和民族復興的方向,中國崛起的進程就會穩步推進,不可阻擋。 所有這些,都是120年歷史沉淀出的真理,是用鮮血和淚水澆灌、用坎坷和挫折砥礪而成,體現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抱負和智慧,凝聚著無數先賢先烈的探索和奮斗。它們曾閃爍在中華民族復興的來時路,也將照亮中華民族復興的前行道。因此,當新的甲午年來臨,當新的甲子輪回啟動,中國既展現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底氣,更表現出沉思歷史、反省歷史、總結歷史的理性。甲午戰爭的恥辱刻骨銘心,雙甲子輪轉的歷史蕩氣回腸,中國正在面對和將要面對的同樣是關山險阻、驚濤駭浪。中華民族復興的巨幅畫卷已漸顯漸美,但還遠未到駐足欣賞、品味成就的時日,我們絕不能陶然自得,還必須不懈奮斗。 2014年,甲午之年,在中國閃耀的是改革呼喚、改革精神、改革舉措,它將以改革之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留下又一個醒目的紅色符號。(軍事科學院) ? |
相關閱讀:
- [ 04-13]駐扎劉公島官兵:常用甲午戰爭歷史“折磨”自己
- [ 03-25]解放軍從甲午戰爭汲取教訓:腐敗派系爭斗致失敗
- [ 02-10]臺年底選舉成藍綠陣營“甲午戰爭” 重兵集結中部
- [ 09-14]釣魚島扯上甲午戰爭 李登輝:有這種歷史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