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曾在東南亞享有盛譽,可連年虧損以及今年以來客機相繼失聯與失事令馬航陷入困境。繼續靠政府巨額補貼虧損運營,抑或重組或私有化,“失意”馬航何去何從備受關注。 馬來西亞擁有兩家大型航空公司,一家是政府支持的馬航,另一家是私營的亞洲最大廉價航空公司亞洲航空公司(亞航)。馬航有近兩萬名員工,規模龐大,經營成本高;而亞航人員較少,經營成本低、效率高。兩家公司競爭,一家歡喜一家愁。受困于管理不善及競爭激烈,馬航近年來一直虧損運營,且虧損越來越嚴重。 對此,民眾和業界早就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對馬航進行私有化改造,盡快扭虧為盈。然而,對政府而言,國營航空公司具有一定戰略意義,讓政府下決心對馬航進行私有化改造也絕非易事。 分析人士認為,馬航員工規模過于龐大,技術部門缺少專業人員。如果馬航進行私有化重組,勢必會大規模裁員,同時還要削減工資。這將是非常棘手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引發內部矛盾,使問題復雜化。因此,馬航高層慎之又慎。 馬政府投資機構國庫控股公司是馬航最大股東,擁有馬航69%的股份,并在過去10年向馬航注資超過15.8億美元。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馬航仍有32億林吉特(約合10億美元)現金流。但有報道說,馬航今年第一季度就虧損3.5億林吉特(約合1.1億美元)。再加上MH370航班失聯以及MH17航班在烏克蘭墜毀兩起空難造成的各種損失,馬航現金流已減少許多。 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政府方面不再增添補貼,馬航現金流支撐不了太長時間。據當地媒體報道,國庫控股公司最近表示,將在6到12個月內公布重組馬航的計劃。有消息人士說,馬航員工人數可能削減30%,員工工資可能削減30%。 此外,也有人提出將馬航并入亞航。業界人士認為,與亞航合并不可行,因為兩家經營方式完全不同,而且亞航也無實力拯救馬航這樣龐大的航空公司。 有報道說,馬來西亞最大國企國家石油公司有可能成為拯救馬航的“白馬騎士”。分析人士認為,從資金實力看,國家石油公司為馬航解危是可行的,但救助馬航不僅僅是資金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擺脫長期虧損經營的問題。(記者胡光耀) |
相關閱讀:
- [ 07-26]澳總理稱MH17事故一周后現場仍散落遇難者殘骸
- [ 07-25]美導演呼吁勿信美媒有關馬航墜機與俄有關報道
- [ 07-25]烏決定把馬航客機墜毀地衛星照片轉交國際專家
- [ 07-25]俄稱將配合由荷蘭牽頭的馬航MH17墜機事件調查
- [ 07-25]馬航墜毀處大量遺物遭竊 遇難者信用卡被盜用
- [ 07-25]馬來一公司空難發生后搶奪注冊“MH17”商標
- [ 07-24]美媒:馬航墜機事件或迫使歐盟忍痛制裁俄羅斯
- [ 07-24]荷蘭方面稱馬航客機黑匣子數據未遭篡改(組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