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敵對勢力打心眼不希望社會主義中國強大
2014-07-27 06:48:52??來源: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居安思危得安,居安思安得危;持有終身之備,方無一朝之患。 甲午戰爭開戰之前,在清政府主戰派眼中,“日本不過蕞爾跳梁小國,無足輕重”;在李鴻章心中,“倭人為遠患而非近憂”。相反,日本人則把我們看得一清二楚,“清國雖水陸軍俱似整頓,以我看來,皆是空言,殊不知一二年后,則又因循茍安,誠如西洋人形容中國所言:又‘睡覺’矣。”中日兩國,一個“腦子生銹”,一個異常清醒;一個消極怠戰,一個積極備戰;一個沉醉于“天朝迷夢”,一個興奮于“武力征伐”,雖未開戰,卻勝負已定。 戰場搏殺,先要打贏“脖子以上的戰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贏在“脖子以上”,就是每名軍人尤其是戰爭決策者應有清醒的自我認識、準確的戰略判斷、強烈的憂患意識。但對清政府來說,勿論居安思危,縱使身居危境仍不思危。面對日本“不講面子、不求奢華、只要軍艦”的戰爭準備,不去積極應對、全力止危,還奉以“十分可笑的傲慢”,甚至不惜為了“皇帝大婚”“太后大壽”挪用海軍經費。頭腦麻木、神經麻醉、和平麻痹到如此地步,不敗才怪! 北洋水師的覆滅告訴我們:一支觀念落伍、思想輕敵、反應遲鈍,戰略思維滯后、戰爭準備不足、戰斗意識淡化的軍隊,如同一部生銹的機器,一只生病的老虎,戰事來臨之時,就是大禍臨頭之日。 如果說憂患是最好的清醒劑,那么無憂則是戰斗力最致命的“麻醉劑”。我軍已經30多年沒有打過仗了,缺少必要的情況刺激,導致一些官兵認為,“和平是主流,打仗不可能”“不在第一線,打也輪不上”。這些麻痹思想不除,能打仗、打勝仗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當今之中國,正處于由大到強發展的關鍵階段。一些敵對勢力打心眼里不希望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強大,打心眼里不希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尤其是日本當政者,企圖為軍國主義招魂,妄圖竊取我釣魚島。我們不僅要看到國家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期,更要看到國家安全形勢所面臨的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邦境雖安,忘戰必危。總認為我們處在和平年代,仗一時打不起來;總想著“把刺刀插在地里”,不想著“執干戈以衛社稷”,就不配做一名軍人,更不配做一名軍隊的指揮員。 “叢林法則”認為,如果你像只羊,那么你身邊就會有狼。“未來很遠,我們的眼光更遠”。胸懷抱負、視野開闊、肩負使命的當代革命軍人,一定要有憂患有責任有擔當,有靈魂有本事有品德,有創新有干勁有實績。能戰方能止戰,強實力才能換和平。正如古羅馬戰略家韋格修斯所言,“想要和平,那就去準備戰爭”。這樣的話語,應時時在我們耳畔回響、內心轟鳴! |
相關閱讀:
- [ 07-06]軍報:八成高官腐敗案都與家庭成員有密切關系
- [ 02-21]軍報:軍隊改革勢必遇阻力 需要自我否定的勇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