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上官云) 26日下午,中國著名作家鄧友梅出席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有價值閱讀”文學沙龍。他在接受采訪提問時盛贊作家嚴歌苓的作品,并表示,自己到了這個年紀,總想著能有人把文章寫的更好,“能超過我,中國的文學才有希望?!?/p> 盛贊嚴歌苓:有人寫的作品超過我中國文學才有希望 出生于1931年的鄧友梅祖籍山東,為中國著名作家a。在幾十年的創作生涯中,曾以右枚、方文、錦直等筆名發表多篇作品,其中尤以《那五》、《煙壺》知名,被稱為“京味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此次,他的名作《那五》被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最有價值閱讀”叢書。 鄧友梅對這套書的評價極高,認為人文社在選擇作品的時間與代表性上均花費很大心思。他告訴記者,這套書的價值便在于概括新時期中國文學面目的重點,為很多年以后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人提供不可或缺的材料,“它的意義就在于不僅僅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套有趣味性的讀物,更是為中國文壇提供了有保存、研究價值,并且帶有歷史意義的文學叢書。” 盡管活躍文壇多年,年屆八旬的鄧友梅由于年紀的原因平時一般的會都不會參加。但為了慶賀這套書的出版,他說,自己最終決定來現場“露丑”:“其中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擔心自己‘老年癡呆’,所以說話前言不搭后語?!?/p> 鄧友梅還親切的將嚴歌苓稱之為“小朋友”,調侃道,只有旁邊有他這樣“又老又丑”的老前輩,才能襯托出年輕一代作家的“漂亮”,同時十分看好她的文學之路。他說,嚴歌苓當年還是自己的“小侄女”,現在已經成為嚴老師、嚴作家,看到這一代人寫的文章比前輩好過那么多,心里覺得十分安慰,“我這個年紀總想著有人能寫的更好,能超過我,中國的文學才有希望。” 創作“小秘密”:京味小說多在外地寫成 提到鄧友梅,就不能不提到他的京味小說。據介紹,鄧友梅于解放后定居北京,進入魯迅講習所學習,并在1957年發表了《在懸崖上》,一時震驚中國文壇,之后隨著其他作品的出版,曾有不少讀者表示,鄧友梅的小說頗得老舍先生作品的神韻。 對此,鄧友梅說自己并不是北京人,作品則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以描寫戰爭為主,這源自自身從軍經歷;另外一種才是寫北京的,這源自自己從不對轉業后回到北京的生活。 “那會兒我開始用北京話寫小說?!编囉衙坊貞?,當時自己發現北京人的生活、交往用外地人的語言表達不出來,“當然可以把那件事敘述清楚,但我覺得,只有用北京話才能表達出那種特定的含義?!?/p> 曾經有不少讀者疑惑,鄧友梅的京味小說如此著名,是不是源于他住在北京、日日揣摩北京人的生活得出。鄧友梅笑著表示,關于這點,自己還有一個“小秘密”:“我是北京住、北京生,但寫小說的時候要到外地去回想,這樣才能感覺出哪些是北京話、哪些不是北京話。因此,我很多寫北京的小說都是在外地用記憶中的北京話寫成?!?/p> “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與市民生活,尤其是解放前和解放初,那個時候的北京如果不用北京話寫很難表達出來,(作品)也不是那個味兒?!编囉衙纷詈蟊硎镜?。 |
相關閱讀:
- [ 07-26]文章姚笛客串新劇 趙寶剛否認借兩人炒作
- [ 07-25]文章姚笛新劇再"合體" 女方被曝曾找趙寶剛談心
- [ 07-25]文章姚笛新劇再"合體" 女方被曝曾找趙寶剛談心
- [ 07-24]趙寶剛首談姚笛文章“感情”:人一生總會有閃失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