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數以億計的新聞作品中評選出來的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如果有瑕疵,絕對不可接受!”中國記協主席田聰明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前不久,中國記協對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工作進行了重大改革:增設審核環節。審核工作按照《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辦法》,在提交定評委員會之前,對參評作品、參評者申報材料進行審核,提出意見,為定評委員會確定參評資格和有關事項提供參考。來自全國新聞單位、教研機構和中國記協的32位審核委員會委員,隨之對全部參評作品和參評者進行了全方位審核。 據中國記協評獎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兩獎”執行嚴格的審核標準,除了對參評作品的輿論導向、新聞價值、寫作邏輯、結構等進行嚴格審核外,對作品中的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多字、落字等情況,也毫不含糊。以上錯誤出現兩次以上(含兩次)的,建議撤銷評選資格。“兩獎”審核委員會共審核656件參評作品,建議撤銷評選資格的87件。此前,經評獎辦公室審讀,已退回明顯不符合評選標準的作品69件。 這意味著往年出現的“不該評上的評上了”、高校新聞系不敢把獲獎作品當作范文的現象,有望得到改觀。 為了保證“兩獎”評選的公平公正,《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辦法》明確規定了各推薦單位、報送單位的組織推薦程序,要求必須經過編輯記者民主推薦,組成評委會評選并公示。今年評獎工作改革有兩個亮點:其一,為了防止出現漏報優秀作品和優秀新聞工作者的情況,評獎辦公室可以直接受理自薦、他薦參評作品和參評者;其二,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等全國11家教研機構可以報送參評作品,審核委員們對此高度肯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系主任翁昌壽認為:“推選作品的渠道多樣化,可以增加公信力。高校相比較而言更為超脫,更像‘第三方’,能讓審核與評選更為客觀、公正。” 執行如此嚴格的標準,“如果中國新聞獎某一個大項全部空缺,怎么辦?”記者問田聰明。 “那就空缺!”田聰明毫不猶豫地說,“就是要讓新聞界引起震動。我們不能降格以求,寧可置之死地而后生。” |
相關閱讀:
- [ 06-15]首屆世界媒體峰會全球新聞獎評選工作正式啟動
- [ 11-08]劉云山:新聞工作以真實為生命以人民為中心
- [ 11-08]資深記者的記者節寄語:我們本就可以讓世界更美好
- [ 10-31]齊魯網專題作品榮獲第23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 [ 10-29]齊魯網《齊魯正能量之愛心幫農季》獲第23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 [ 10-26]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頒獎報告會舉行
- [ 10-25]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 獲獎作品目錄
- [ 11-24]第五屆中國新聞獎暨長江韜奮獎高端研討會召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