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日前報道了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4省存在轉基因大米的新聞,引發社會極大關注。27日,羊城晚報記者追訪發現,目前有關部門暫未在廣州市面上發現有轉基因大米銷售。同時,廣東相關職能部門正進一步加強監管和防控。 央視記者在武漢市一家大型超市,隨機購買了5種大米。經檢測后發現,這5種大米中,有3種含轉基因成分:BT63,而這也是歐盟預警系統中顯示的轉基因成分類型。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從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大米的商業化種植,也沒有批準轉基因大米的進口,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出現的轉基因大米及其制品都是非法的。 央視報道引述了上海某食品加工企業總經理說法,根據他們了解的情況:轉基因大米已經擴散,很難收回,一發不可收。湖南、湖北、安徽、福建一帶的米,基本上大部分都被轉基因“污染”掉了。因為市場上大米來源眾多,盡管有檢測環節,企業也是防不勝防。 轉基因大米的消息,引發了廣州市民的廣泛關注。27日下午,廣州友誼商店的超市里,一位正在選購大米老太太不停問服務員:哪種大米不含轉基因成分?“應該是受到央視新聞的影響吧!”一名服務員無奈地說。 隨后,羊城晚報記者來到新天鋮糧油食品批發中心,只見搬運工人正從一輛江西來的貨車上卸運大米。據了解,這里的大米品牌比較雜,不少還是散裝的大米。記者詢問是否有轉基因大米,一檔主告訴記者:絕對沒有! 但廣州一家米廠的負責人卻表示,由于大多加工廠的稻谷和大米來自全國各地,在加工過程中,工廠會根據大米的口味和成色做一定調配,然后包裝出售。“不排除有加工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購了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大米”。 據了解,對于大米的檢測,我國目前實行的是GB1354—2009標準,這個標準只是對大米的一些物理性指標進行了規定,并不含有轉基因的檢測項,所以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都不會對出廠大米進行檢測,這就導致即便有一些大米含有轉基因成分,銷售商和消費者都無從知情。 羊城晚報記者從廣東省相關職能部門獲悉,目前,廣州市面上暫未發現有轉基因大米的銷售跡象。有職能部門負責人表示,對于轉基因大米事件,目前正進一步加強監管和防控。(記者馬燦) 央視記者武漢轉基因水稻調查:隨機買5袋米3袋有轉基因 近年來,不斷有媒體報道,武漢地區周邊市場上銷售的大米中含有轉基因成分,與此同時,中國出口歐洲的大米制品也頻繁被檢出含有轉基因成分。在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通報里,僅2013年中國出口歐盟的大米制品中,就有25次被查出含有轉基因成分。 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從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也沒有批準轉基因大米的進口。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出現的轉基因大米和米制品都是非法的。 2014年4月,央視《新聞調查》記者在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家大型超市,隨機購買了5種大米。隨后記者將這些大米送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進行檢測,檢測結果令人吃驚,在這五種大米中,有三種含有轉基因成分,記者發現,歐盟預警系統中所顯示的轉基因成分也大都是這一類型:BT63。 武漢多地種植銷售轉基因水稻 BT63是由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研發的專利轉基因抗蟲水稻,1999年研制成功,2009年,BT63轉基因抗蟲水稻獲得了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并沒有得到商業化種植的許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轉基因作物在沒有獲得商業化種植許可之前是不允許被商業化種植的。 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是著名的種子一條街,這里集中了大大小小數十家種子銷售門市部。2014年4月,正是水稻播種的季節,因為BT63轉基因水稻的特點主要是抗蟲,所以在武漢種子市場上,當地人都把轉基因稻種稱為抗蟲稻。 記者調查發現,在江夏區段嶺廟的金星村,有不少農民正在種植轉基因水稻,他們以40元一斤的價格在金星村的種子銷售點買來,但因為各種原因,銷售點的老板回避了記者的采訪。 轉基因大米如何被泄露擴散? BT63轉基因抗蟲水稻是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專利,從理論上說,市場上出現的所有含有BT63轉基因水稻的最初種子源頭就是華中農業大學,于是記者來到華農,采訪了華中農業大學生命技術科學學院教授張啟發。 張啟發,中科院院士,主要從事分子遺傳學和基因工程研究,BT63轉基因抗蟲稻項目的帶頭人。采訪中張啟發不否認轉基因大米在華農擴散的可能性。 按照張啟發的說法,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國家對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并沒有嚴格的法律規定,許多科研成果都是大家一起共享,直到2001年國務院發布實施《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法》,轉基因作物安全管理才變得規范起來。張啟發說,在此之前,種子公司可以很容易地拿到BT63轉基因抗蟲稻種,然后自行育種,進而流入市場。但是,據多家媒體報道,張啟發曾經擔任過一家名叫科尼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正是華農有意泄露出轉基因水稻的重要源頭,當地農業執法機構還因此對科尼爾公司進行了處罰,鏟除沒有按審批要求種植的轉基因水稻。 按照張啟發的說法,當時科尼爾公司委托別的種子公司制種,在回收種子之后,再將種子發放給農民,他本人并不參與運作,那么制種公司和農民是否可能將轉基因抗蟲稻種泄露出去呢?張啟發表示農民應該沒有這個技術,但種子公司有泄露的可能性。 銷售店老板否認出售轉基因稻種 記者又來到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鎮,這里也是一個水稻主產區。記者找到當地一位農民,請她幫忙到鎮上的種子銷售點去買轉基因稻種。 據這位農民介紹,這種轉基因抗蟲稻在農民中很受歡迎,因為能抗螟蟲,他們可以節省出買農藥的錢和打藥的人工費用,每畝能省二三百塊錢,這對于一畝地毛收入只有1000多塊錢的農民來說,相當有吸引力。 五里界鎮上的種子門市部大大小小有近十家,替記者買種子的農民進了一家叫做界興種子門市部的銷售點。幾分鐘后,老板轉身進入后面的屋子,拿出了兩袋轉基因抗蟲稻種。但當記者再次進入剛剛農民買到稻種的這家門市部,老板娘卻稱從來不賣轉基因抗蟲稻種。 隨后,記者將買到的稻種送往了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進行轉基因檢測,檢測結果表明,該稻種含有抗蟲轉基因BT63。根據記者所購買的名為“兩優江恢902”的轉基因稻種包裝上的信息,該稻種由湖南秀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記者來到了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的湖南秀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當時申報該品種的負責人李永紅。他稱公司不可能有轉基因種子。 在株洲市種子管理站的協助下,記者對“兩優江恢902”的種子進行了現場取樣。檢測結果表明,取樣的谷種不含BT63抗蟲轉基因。這也就是說,記者在武漢江夏區種子門市部所購買的種子和湖南秀華科技公司糧庫里的種子,不是同一稻種。那么,記者購買的轉基因稻種,到底是誰生產的,又是如何進入種子市場的呢? 轉基因大米檢測存漏洞 根據轉基因大米外包裝上的信息,記者來到了位于武漢市黃陂區城鄉接合部的灄口街,在記者買到的被檢測出含有轉基因的三種大米中,有兩種大米的生產廠址就在這里。 據倪廠長介紹,他們加工廠的稻谷和大米來自全國各地,在加工過程中,工廠會根據大米的口味和成色做一定調配,然后包裝出廠。 在倪廠長所出示的檢測報告里,記者看到,目前武漢市場的大米所實行的是GB1354—2009標準,這個標準只是對大米的一些物理性指標進行了規定,當地監管部門按照這個標準對大米進行檢測后,合格的大米就可以進入市場銷售。 在我國所制定的大米出廠標準中,并不含有轉基因的檢測項,所以政府監管部門和企業都不會對出廠大米進行檢測,這就導致即便有一些大米含有轉基因成分,大米銷售商和消費者都無從知情。 而對于許多出口企業來說,他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購了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大米,導致他們在出口時遭受損失。 因為屢次從中國出口的米制品中檢測出含有非法轉基因,從2012年開始,歐盟開始針對中國出口的米制品實施更為嚴苛的入境檢查,歐盟要求所有中國米制品在出口前都必須出具不含26種轉基因的檢測報告。 2014年5月27日,農業部發布《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要以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種子為重點,依法嚴厲查處非法生產、加工、銷售轉基因種子行為。(央視網) 轉基因大米“蹤跡” 九年前已有報道 轉基因大米未獲得在市場上售賣,但央視記者在武漢一家大型超市,隨機購買五種大米,竟有三種含轉基因成分。昨天,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九年前,已有媒體報道,湖北某些地區已經開始種植轉基因水稻,并在南方地區售賣。目前不能確定是否有轉基因大米流入廣東,但廣東市場上湖北大米不少。 昨晚,記者多次致電張啟發,電話均無人接聽。記者在湖北了解到,早在10年前,已有地方種植轉基因水稻。 據悉,《南方周末》在2005年曾報道,湖北有轉基因水稻種植問題。當年《南方周末》的調查內容與央視調查結果類似:在某些種子店很容易買到轉基因稻種、一些農田已種植轉基因水稻“好幾年了”。 九年前,一個國際環保組織曾在武漢市及周邊地區采集了25個稻種、稻谷和大米樣本,送到德國的轉基因產品檢驗實驗室“基因時代”檢驗,25個樣品中,有19個為轉基因稻米。 當年的報道稱:“在武漢市,轉基因大米已進入大米加工廠、批發市場和零售等各個環節,并且有跡象已流入到其他省市。” 轉基因水稻用水少,蟲子少。九年前,在江夏區五里界鎮錦繡村,南周記者發現,大部分村民把轉基因稻米大部分賣了,只留下百十來斤喂雞。五里界鎮唐涂村一位農民說:“這種米連蟲子都不吃,我們人吃了不知怎樣?”(記者尹安學) 四問轉基因大米 有無批準種轉基因水稻? 轉基因水稻目前不允許商業化種植 針對相關說法,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此前表示:“湖北肯定沒有大規模種植轉基因水稻;只有一些高校科研人員為了學術科研進行試種,而且面積很小。”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華農教師試種的轉基因水稻是經過農業部審批的,面積加起來不到10畝。” 有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并未商業化生產轉基因主糧,已批準可用于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品種只有轉基因抗蟲棉和轉基因木瓜,其他的一切種植行為都是非法的。 對于可能出現的轉基因作物,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于發曾向媒體介紹:“非法種植可能是非法環境釋放,也可能是非法生產性試驗,或者非法生產和應用,針對不同情況,要依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相關罰則,依法予以處理。” 轉基因作物如何監管? 實行分級分階段評價管理,已批準種植的要持續監測 根據2001年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分級分階段評價管理。 據介紹,對已發放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轉基因作物,要求加強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商業化生產、標識等監督管理,杜絕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農作物種子和產品的行為。即便是產業化多年的產品如抗蟲棉,對新品種安全證書發放也嚴格進行質量把關,生產應用環節也須持續監測田間棉鈴蟲抗性發生發展狀況和次要害蟲的發生發展狀況,推動采取綜合治理措施以延緩害蟲產生抗性和控制次要害蟲的上升。 轉基因食品有無標識? 我國要求對5類17種轉基因產品進行強制標識 據介紹,當前國際上關于轉基因標識管理主要分為4類:一是自愿標識,如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二是定量全面強制標識,如歐盟規定轉基因成分超過0.9%必須標識;三是定量部分強制性標識,如日本規定對豆腐等24種由大豆或玉米制成的食品需進行轉基因標識,設定閾值為5%;四是定性按目錄強制標識,即凡是列入目錄的產品,只要含有轉基因成分或者是轉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必須標識。目前,我國采用第四種標識方法。 2002年,農業部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制定了首批標識目錄,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轉基因產品,進行強制標識,其他轉基因農產品可自愿標識。 曾有專家稱,普通消費者無法依靠肉眼識別轉基因作物。目前網上流傳的通過大小或者編號等來區分轉基因作物的方法都是以訛傳訛。而網上流傳的轉基因食品名單,如櫻桃西紅柿、大個兒彩椒、小南瓜、小黃瓜等,也都不是轉基因食品。 如何看待轉基因作物? 要理性認識,不斷提升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水平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曾表示,對轉基因作物的認識要科學和理性。應當看到以下基本事實:國內外大規模應用已超過16年,每年億萬公頃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數十億人食用轉基因食品,未發現任何真正有科學證據的安全問題。經過多年科學評價和嚴格管理,人們當初擔心的某些問題陸續得到澄清和有效控制。實踐證明,依法批準生產的轉基因作物可放心食用。(記者馬燦) |
相關閱讀:
- [ 07-28]央視揭市場轉基因大米現狀 隨機5袋米3種含轉基因成分
- [ 07-28]仙游大濟一米粉加工廠被查封 原料大米多過期
- [ 07-28]轉基因大米種子或擴散至閩 40元一斤無種植許可
- [ 07-28]央視: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存在轉基因大米
- [ 07-26]神曲10年:老鼠愛大米沖撞月亮之上 忐忑Style到小蘋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