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日利益沖突不可避免 兩國從未同時強大
2014-07-28 17:17:40??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據俄羅斯《紐帶網》25日報道,正是120年前在牙山灣發生了一次交戰---1894-1895年中日戰爭的第一場戰役。日本在這次戰爭中獲勝,中日簽署了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在中國轉變成殖民地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回顧了第一次中日戰爭的主要事件,同時講述第一次中日戰爭對接下來在國際舞臺上發生的后續事件的影響。 不久前金融時報亞洲部主管戴維-皮林說,“在歷史上有過中國強而日本弱的情況,也有過中國弱而日本強的情況。然而我們還沒遇到中國和日本都是強大的國家的這種情況。”事實上,不久前日本展示了自己增長中的影響力,放棄了原有的和平政策:首相安倍晉三說,日本將修改在二戰后被強加給國家的和平憲法。日本主要的現行法律是由美國專家撰寫的,宣布日本放棄將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因此放棄建立陸軍、海軍和空軍。從現在起,日本準備采取積極外交政策、獨立在國際舞臺保證自己安全的方針。這就是為什么政治學家認為, 中日之間的利益沖突不可避免。 中國長期積累了自己在該地區的軍事政治存在,努力尋求在中國東海和南海的控制權。積極軍事參與同菲律賓、越南的領土爭端,表示在南沙群島的主權。 去年安倍晉三仍出訪了這些東盟國家,旨在給以所有同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以幫助,特別是,出售設備、培訓軍隊和提供大規模貸款以購買武器。 分析家擔心,日本軍事實力和地區影響力的增加將引起亞洲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中日之間的關系早已復雜化。在19世紀末期中日爭論的焦點是朝鮮,它是日本傳統的擴張范圍。在1884年,以同反政府情緒斗爭的借口,日本和中國的軍隊進入了朝鮮領土。后來達成協議,朝鮮成為這兩個國家的被保護國。 1894年朝鮮開始起義,朝鮮向中國請求幫助來鎮壓起義。中國馬上向朝鮮派遣了自己的軍隊,然而日本不能允許單方面的干擾,很快日本軍隊也駐扎到了朝鮮領土。中日不能制定針對朝鮮革命的聯合行動方案,日本開始風行獨立的強硬的和侵略的政策:1894年7月25日發生了牙山灣戰役,還沒有宣戰的戰爭的第一次戰役。由四艘巡洋艦(又一說,三艘)組成的支隊攻擊了兩艘中國三級巡洋艦(事實上,是護衛艦)。一艘船沉沒了,另一艘嚴重損壞。日本正式宣戰已經是在8月1日。 一開始戰爭在朝鮮境內進行,然而中國接連遭敗。當時國家在準備慈禧太后60周歲的大規模慶祝活動,從前線傳來的的壞消息是非常不合時宜的。中國最著名的兩份報紙---《申報》和《新聞報》盡一切努力制造出中國軍隊勝利的假象。他們常常拙劣的歪曲事實,宣稱日本遭受失敗和撤退,而實際情況卻完全相反。 |
相關閱讀:
- [ 07-27]日本悼念二戰期間修建相模湖水庫罹難的中日等國勞工
- [ 07-25]旅美華人作家談中日甲午戰爭:學做歷史的傳承者
- [ 07-25]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啟示:能戰方能止戈言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