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高溫津貼:與其喊監管不如多想咋監管
2014-07-29 06:52:4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在喊“一定要落實”時,不妨多想想,應該靠什么資源支撐、靠什么方法來保障落實 近日,高溫席卷中國近半省份,部分地區高溫津貼不到位又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之所以說“又”,是往年也有過,媒體上常有呼吁聲音。截至目前,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出臺了高溫津貼標準。而在一些地方,津貼還只是停留在紙面上。還有些地方有些企業,確實發了補貼,但往往是坐在空調辦公室里的拿到了,冒著日頭在戶外勞作的一線工人拿不到。 為什么各界不乏關注,不落地的現象還存在呢? 大家通常把板子打在監管上。好比一個孩子沒完成作業,當然有他天性好動、缺乏毅力的原因,但是,如果老師認真負責,家長管理嚴格,通過檢查作業的方法,磨磨蹭蹭不完成的、弄虛作假糊弄事的,該批評批評,這孩子就能改正毛病,完成作業。 筆者當然贊同。管理管理,你不管,他不理。高溫津貼雖然不多,但虱子多了也是肉,企業對增加成本的事天生不會有積極性,可不得靠監管嘛。 然而,關鍵在于如何監管。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監管成本?!皺z查作業”也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這么簡單,有多少米才能做多少飯。如果企業數量頗多,抽查掛一漏萬,普查查不過來,成本便使監管效果大打折扣。還用那個比喻,假設一位老師,檢查作業不惜力,晚睡、加班也無所謂,但是,也禁不住孩子多啊。 此事管起來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小。數量不大、金額不多,大動干戈管這個,多少大事還管不過來呢,這里有個行政資源投放的價值排序問題;對工人來說也一樣,不值當當個事。急赤白臉堵老板堵三天,要回來幾十塊錢,多掂一個泥兜子就掙出來了,何必呢?下定決心討工資的有,堅持不懈要高溫補貼的,幾乎沒有。無他,主張權利也是有成本的。 出路在哪兒?尋找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單個工人去跟老板爭取津貼,成本太高收益太小。如果有集體協商的解決方案,成本就降下來了。再比如,靠查賬的方式查發沒發到一線工人頭上,這太費勁;如果政策的宣傳到位,工人反映情況的渠道暢通,接到檢舉,定向督查,那就省力多了。只要查實,不是補發就完了,懲罰也要到位,這在制定細則或配套措施時多加考慮,是不是就便于執行了呢? 在喊“一定要落實”時,不妨多想想,應該靠什么資源支撐、靠什么方法來保障落實。跳出高溫補貼的問題,其他政策的落實,何嘗不是如此呢?寇江澤 |
相關閱讀:
- [ 07-28]福建未來三天高溫少雨 周末將受新臺風影響
- [ 07-28]下一個臺風后天將影響廈門 今起三天晴熱高溫將持續
- [ 07-28]高溫多雨老樓“舊疾復發”屋檐掉落幸虧沒砸著人
- [ 07-28]高溫燒烤極端天氣有保險 中暑死亡可獲工傷保險賠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