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7月份有無數的青春就是在這樣的起跑線上開始出發的,也許他是今年,也許像張云那樣,他們是好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但是北四村的確像一個案例一樣,集中了很多7月份開始出發這樣一個夢想,雖然是在擁擠中出發的,但是這幾年其實也在發生著相關的變化,一直在做這方面調查的外經貿大學的教授青年學者廉思總結了一下,變化與不變的,變的是群體規模反而在增大,住房的條件依然是比較差,這是不變的,然后學歷層次反而在提高,生活環境仍然存在隱患,居留模式在轉型,但是自我期望仍然較高,這沒變,居京意愿在減弱,這是變化的,網絡使用仍然頻繁,所以信號不好他們就會格外敏感,權益保障在加強,但是代際特征仍然明顯,失業率在下降,變化這倒是一個好事,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下廉思。 廉思你好。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蟻族》作者 廉思: 巖松,你好。 白巖松: 在你總結的這么多變化和不變當中,你最看中的是哪點變化,哪個不變是你同時也看中的? 廉思: 一個是他們的學歷層次在提高,2009年我們最早提出蟻族概念的時候,當時這個群體中本科學歷的占31.9%,現在這個群體中本科學歷的占到43.9%,研究生學歷的也有提高,由1.6變到7.4,說明高學歷并不代表可以改變青年人蟻族當前的狀態。 白巖松: 我這插一句,就是從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人口政策的角度來說,將來可能希望更多勞動密集型的離開這個城市,但是從你這個調查來看,即便將來要縮減城市規模,學歷越來越高的人,也應該被這個城市歡迎的。 廉思: 對,因為大城市還是代表了青年人向往的一個方向,年輕人在這樣的城市聚集,一般都是在毗鄰產業園區,和毗鄰高校,交通相對便利的地方,這樣他們以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來完成自己生活這樣的原始積累,以便自己以后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白巖松: 不變的是什么你在關注的,或者叫擔心的? 廉思: 擔心的一個是他的住房的情況,我們去年的最新調查,平均的居住面積是在6.4平方米左右,基本的生活月支出在1530元,所以這樣就反映了它的一個狀況,該群體,由于他住房上的貧困,他壓縮了他在其他很多生活必須品的這樣消費能力,有像食物、通勤等等。所以一個年輕人,一旦他在住房資源上處于弱勢,意味著他在社會上生活質量就不高,所以我們把這樣的狀況其實歸結于在職貧困,因為我們調查顯示,本身蟻族的收入已經并不低了,已經達到了4133元,但他的生活質量仍然較差。 白巖松: 廉思最后比如說在有一個簡短的,你替他們有一個夢想的話,你的夢想是什么,替他們? 廉思: 那就是讓這一些真正的城市新移民,融入我們像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融入有機會,生活有尊嚴,發展有希望。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廉思帶給我們的分析,同時期待著你持續的對這樣人群的關注,并且在你的關注當中,也許過5年,再過10年我們看到有很多我們今天期待的東西,已經向更好的方向去轉變了,謝謝。 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去關注北四村,那么它在現實當中要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呢? 記者: 這個房子什么時候開始裂的? 北四村 村民: 就他們蓋房以后,裂縫好幾年了。都裂開了,他們房子地基一沉,往這邊擠。 解說: 張大爺很擔心,這個有多出裂縫的平房會不會倒塌,作為村里最后沒有拆平房的村民,眼看著鄰居們成了月入數萬的房東,他對當年沒錢蓋樓出租有點后悔。 村民: 他們租房的一個月收好幾萬,二十來萬都有,隨便蓋,算違章。 解說: 張大爺老兩口一直盼著拆遷,他們說2002年就已經丈量了每家房子的面積,2007年有消息說要拆遷,大家為了多拿補償,都開始蓋高樓。 北四村明欣公寓 管理員: 他們(房子)有的有危險,地基有不夠的。那個是高屋(架起來)的,容易著火。 解說: 北四村的明欣公寓開張6年,王大爺從公寓的建筑者變成了公寓管理員,做過幾十年建筑工作,他對村里參差不齊的房子質量有諸多擔心,而對這一點,北四村西半壁村村支部書記劉鳳春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 北四村西半壁村村委書記 劉鳳春: 過去建的房子,電線細,現在住的人多了,超負荷最容易引火災,再一個樓房,樓道里堆放的雜物,這也容易引起火災。 解說: 雖然村民自建的出租樓房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但是不斷涌來的客流還是讓村民選擇拆掉平房建設高樓出租。 記者: 二三百萬就蓋了七層樓,租出去多久能賺回成本? 村民: 這個是說不好應該,三年以后。 解說: 低廉的房租吸引了大量租戶,但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現在的北四村已經納入到了北京市工業園區的規劃。 劉鳳春: 已經列入規劃了,按照他的規劃就是,在最近5年之內,中關村發展集團那,正在做前期工作。 李仁衛: 現在就擔心這個拆遷,到時候該去哪住,再遠的話他爸爸上班,估計起得更早,回得更晚了。 解說: 如果北四村拆遷,數千商販也面臨新選擇。 北四村史各莊 租戶: 你投資也投資進去了,干不了幾天,人呼啦呼啦都走了。 解說: 葛女士在這里做熟食生意,幾年前,她在唐家嶺考察開店,還沒來得及開張,就面臨拆遷,如今她在北四村的生意也剛剛穩定,這是葛女士剛來北京的照片,來北京16年,她搬了6、7次家,如果這里拆遷,她說會跟著遷徙的人群搬往更遠的沙河區。 租戶: 要不就是往昌平那頭搬了,因為往市里頭成本更高,物價也高,房子更貴。 白巖松: 其實青年學者廉思他們呢,創造了蟻族這個詞,是來自于最早的唐家嶺,但是后來這個詞一創造出那塊也拆遷了,然后剛才片子中也說了,三分之一都挪到了北四村這,但是北四村會不會也面臨將來這樣一種境地,也會有很多的人擔心,但是現在起碼這還是很多青春在出發這樣一個地方,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下北四村其中的西半壁村的村支部書記劉鳳春,劉書記您好。 劉鳳春: 您好,主持人。 白巖松: 劉書記這么些年有沒有跟小年輕已經把感情建立好了? 劉鳳春: 肯定是,溝通越來越好。 白巖松: 喜歡他們嗎? 劉鳳春: 喜歡。 白巖松: 但是一下子來了這么多人,你看村子跟外面來的人是1比15這樣一個大致的比例,難題是什么,帶來的好處又是什么,各說各的,好處又是什么,難題是什么? 劉鳳春: 要說從好處來講,就說這些外來人口涌進村里之后,給村民在出租房屋收入上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不利的方面就是,村民長期居住在沒有陽光照射的房子里,不利于村民身心健康,同時也給村集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比如重大的安全隱患,人員聚集造成環境的臟亂差,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壓力劇增,租入人口復雜,帶來的治安問題,消防通道的堵塞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帶來的不利因素。 白巖松: 那劉書記有沒有想過,現在已經很多人在議論假如將來北四村這也面臨著拆遷問題,您的心態是什么樣的? 劉鳳春: 從我的心態來講,實施拆遷,也能減少很多的安全隱患。 白巖松: 但是這批已經有了感情的年輕人你替他們想過沒有,去哪更好呢? 劉鳳春: 這個我想北四村要拆遷的話,要說作為這批年輕人,我想在拆遷之前,一是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再一個就是看看規劃的總體要求,在回龍觀這一帶建一些廉租房。 白巖松: 好了,劉書記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本周我們會繼續關注。 |
相關閱讀:
- [ 12-09]圖說蟻族的"悲慘世界"
- [ 12-09]井底蝸居?圖說蟻族的“悲慘世界”
- [ 12-09]北京約有16萬"蟻族" 專家:打擊群租"不能"蟻族硬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