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銀行總部落戶上海,首任行長來自印度,對中印兩個大國來說都是利好消息。那么,印度如何看待金磚銀行的前景,如何看中印兩國在這一新興經濟組織中發揮的作用,邊界問題是否會阻礙兩國的經濟合作?帶著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印度著名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副主席薩米爾·薩蘭。薩蘭認為,金磚銀行的可貴之處就是,它不再是誰出錢多誰就有話語權的機制,而且“可以把錢用在刀刃上”。
環球時報:金磚銀行是縮小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嗎?您認為它的創建最大意義是什么?
薩蘭:金磚銀行絕不是簡單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者世界銀行的縮小版,它更專注于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和基礎產業融資。金磚銀行不是在對抗既有的世界金融體系,而是一種有益補充。金磚銀行的創立至少有3層含義:首先,它是一種象征,象征著新興經濟體國家間的一次有效合作,它證明在以歐美為主導的既有西方經濟體系之外,發展中國家可以組建自己說話算數的經濟組織;第二,它是一種示范,金磚銀行可以通過更為公開、公平、合理的運作方式來給其他經濟組織做示范;第三,或許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金磚銀行可以把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最急需的項目中,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按照發達國家制定的時間表去開展建設。某種意義上講,某些發達國家是在利用世界銀行等組織來宣傳自己的價值觀,換句話說,它們所做的是,“你需要貸款嗎?請按我制定的發展規劃走”。
環球時報:有人擔心經濟總量最大的中國會綁架金磚銀行,你怎么看?
薩蘭: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平等,不存在“綁架”的可能。這正是金磚銀行的可貴之處,它不再是誰出錢多誰就有話語權的機制,它提供了一個民主決策的平臺和模板。
環球時報:總部在上海,首任行長是印度人,是否可以認為中印在這一體系中的話語權最強?
薩蘭:金磚國家平等地擁有金磚銀行,總部設在上海,并不意味著它就屬于中國。金磚銀行就像一個合資公司,公司設立在哪里并不意味著哪里就會多賺錢,更重要的是股份的多少。同樣道理是行長的選擇,他就像合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并不為哪一方股東多獲得利益而存在,他的貢獻在于讓企業變得更好。而且金磚銀行行長一職采取輪換制,每隔5年會從金磚成員國中產生新的行長。
另一層意義上講,中國在享受平等的金磚銀行的權益時,還承擔了更大的責任。上海作為金磚銀行總部所在地,勢必在總部設備投入、運營及維護上耗費更多精力與財力,但我相信上海有能力做好。其實新德里也很想成為金磚銀行總部所在地,但至少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與上海還相差很遠,我想這正是上海的優勢所在。
環球時報:還有人擔心,中印之間的領土爭議會成為金磚國家合作進程中的“地雷”,對此,您怎么看?
薩蘭:中印領土爭端是不容回避的事實,但政治問題需要用政治的方式解決,而不是把經濟當成犧牲品。如果更加缺乏政治互信的中日兩國都能長期保持經濟合作,那么,何必過分擔心中印關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