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7月29日文章,原題:你會棄用蘋果手機嗎?繼因泄露用戶位置信息而惹上官司后,蘋果公司再次卷入信息泄露風波。一位法國研究者近日披露,蘋果系統存在若干“后門”。沉默數日后,蘋果公司終于承認,員工可以通過一項“秘密技術”獲取用戶個人數據。此事引發全球對智能手機安全問題的反思。 盡管蘋果公司極力否認該技術為情報機構服務,蘋果用戶仍感到憤怒,這意味著個人隱私被窺視的風險如影隨形,只要對方高興,就能把自己“看個透”,相關信息被用于商業用途或政治用途。更何況,“棱鏡門”事件主角斯諾登曾爆料,蘋果等高科技公司配合美國政府搜集用戶信息。蘋果公司的辯白顯得多么無力。 如果說普通用戶的信息,尚只關涉個人隱私,那么,政府機構人員的信息,極有可能構成對國家信息安全的威脅。現實生活中,國家公職人員使用蘋果手機是個普遍現象,一些機構甚至專門采購蘋果產品,用于公用或當做獎勵。殊不知,這部手機就像一個情報自動收集器,你的通話、短信、微信等任何語音或文字片段,都被儲存在一個外國公司的數據庫里。這些信息,尤其是涉外的、涉及軍事的,或正是他人眼里有價值的情報。 “沒有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中國已把網絡安全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但從具體實踐看,仍然對信息泄密不夠謹慎,對信息技術的復雜度缺乏預判,本土信息安全專家也沒能及時發出預警。回想起中國聯通等運營商巨頭為爭奪客戶,大肆推廣蘋果手機,不禁讓人不寒而栗。直到蘋果“后門”被曝光后,專家才開始呼吁,國家公職人員應禁用蘋果產品。在一項陸媒發起的網絡調查中,98%以上的受訪者對此持支持態度。 在信息產品領域,中國一直受到外部的隱形牽制,如電力、銀行、政府等核心信息系統幾乎全部使用外國公司開發的產品,這加劇了中國信息安全的風險。電腦操作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國產化也喊了很多年。就在不久前,政府采購網下發文件,對Win8下達“禁令”。不過,僅靠限制采購以保護國家安全遠遠不夠,歸根結底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加緊研發和推廣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腦、手機系統,提高自身應對信息安全的能力。 |
相關閱讀:
- [ 07-27]外媒:蘋果公司承認iPhone可被用于獲取用戶信息
- [ 05-04]瑞士名表制造商阻蘋果公司注冊iWatch商標
- [ 03-12]美國蘋果公司四處征才 扎根兩岸供應鏈
- [ 01-01]蘋果公司聲明從未與美國國安局合作監控iPhone手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