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廊坊7月31日電(宋敏濤 王琳琳)“青春熱血澆偉業,落日霞光染江山”,這是河北省廊坊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蔡義川為參加中國老年書畫展而寫的兩句詩。“年輕時為社會貢獻青春,老了之后依舊要繼續發揮余熱。”31日,中新網記者專訪蔡義川時,老人用故事詮釋了他詩中的熱情。 蔡義川今年78歲,1999年從廊坊市人大副主任的崗位退休,2006年開始擔任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他說,自己從上學到工作,都是黨在培養自己,多年來無論在什么崗位,自己始終會堅守心中的準則——聽黨話、跟黨走、心中裝著老百姓。蔡義川除了在老年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在藝術追求、家庭美德方面,也依舊樹立了學習的典范。在開展全國表彰100名老干部先進典型中,蔡義川被推薦為廊坊市最美老干部先進典型。 善于作為,領銜老年書畫事業有聲有色 2006年,蔡義川受廊坊市委老干部局邀請,擔任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從此他把弘揚老年書畫事業,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當做自己退休后的使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獻在老年書畫研究會上。 接手老年書畫研究會時他有自己的顧慮,但是一方面自己喜歡書法,另一方面研究會也的確缺人,因而他臨危受命出任會長。接手后,他進一步了解到,研究會領導班子沒有落實,經費也相應短缺,活動場地匱乏。為把研究會“搞活”,他勸說在群眾中有威望的老干部、藝術家和活動骨干加入研究會,充實研究會成員,增強活力;同時他利用自己退休前積累的人脈關系,逐步解決研究會的經費和活動場地問題,一年進行一次老年書畫展;此外以老年大學為基地,請專家定期給骨干會員培訓授課,到農村、社區、商場和企業開展筆會和書春活動;創辦研究會會刊《書畫交流》,開辟“耄耋丹青”欄目刊登耄耋老人們的書畫作品,將會員們的書畫作品集印成冊,現已輯印九集。研究會副會長王義生說到,蔡義川基本上每天都到研究會,無論大事小事他都要親自參與,認真負責。 為更好地保護廊坊的書畫佳作,挖掘、傳承文化遺產,他組織研究會會員,深入到各縣搜集、整理廊坊晉朝以來散落民間的名家、名人的書畫、碑文、典籍、匾額等文物,用三年的時間出版了《廊坊市歷代書畫民間收藏選》兩集。研究會的畫家張今容說,在編制收藏選期間,很多人都說蔡義川不務正業,作為老年書畫研究會的會長,帶領老干部們娛樂就好,沒事編什么收藏選。蔡義川在不務正業的輿論和缺少經費的情況下依舊不曾放棄,2012年《廊坊市歷代書畫民間收藏選》順利問世。 在蔡義川帶領下,廊坊老年書畫研究會被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授予為北方第一個活動基地;2013年年底,在首屆老年書畫大賽中,131幅作品入圍、101幅獲獎,在全國綜合排名第一。 勇于追求,熱心藝術創作煥發新彩 蔡義川在處理研究會工作之余,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潛心練習書法。日復一日,現已形成自己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此外,蔡義川還是一名攝影發燒友,擔任老年攝影協會的顧問,不管走到哪里,永遠都是相機不離手,隨時隨地記錄所見之處的景觀,為記錄廊坊新貌和社會生活,他拿著相機到處拍攝,迄今已出版攝影集《瞬間》1、2集。 2008年春季,正值廊坊建市20周年,他受市委副書記吳曉林的之邀,拍攝記錄反映廊坊20年變化新舊貌。市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書畫研究會副會長謝秉才說,他腿腳并不是很好,左腿膝蓋曾經做過手術,但是在拍攝廊坊新貌期間,他事必躬親,為拍攝廊坊全景,他曾三次爬上廊坊電梯檢測中心的電梯試驗塔。憑借他的堅持,歷經半年的時間,出版《我心目中的廊坊》攝影集。 甘于擔當,照顧癱瘓病妻不離不棄 蔡義川與老伴兒是青梅竹馬,本來蔡家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但天有不測風云,2001年底,幾十年相濡以沫的老伴在家里接電話的時候不慎跌倒,導致突發腦出血,經過搶救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植物人,連最基本的咀嚼功能也完全喪失。從那時起,一直到老伴前段時間離世,在他細心照顧下,老伴從未得過并發癥,也未生過一塊褥瘡,更沒有吃不上一頓飯。 “在母親剛癱瘓的時候,我跟父親說過,想要提前退休在家照顧母親,但他堅決的否決了,他說只要有我在就行了,你們安心上班。十幾年來,我爸為我媽制定了詳細的護理計劃,精細到每小時每分鐘甚至每秒鐘,母親每天的尿布都是他親手疊的,定期檢查我媽的身體狀況,就算他自己感冒,我媽也不會有任何病狀。”蔡義川51歲的大女兒蔡亞玲對記者回憶道。 對待老伴,他不離不棄,對待鄰里,他同樣是盡心盡力。自從退休后,他被安順里小區的鄰居們推選為樓長。鄰居肖寶樹說,無論大事小事,大家都愿意找蔡大爺,一次我們地下排水管道堵住了,我們反映了好多次依然無果,蔡大爺親自跑到市房管局反映,最后僅一天的時間就將管道疏通。從此,大家有了麻煩事就更愿意找蔡大爺幫忙解決。 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趙文德表示,有些偉大的事并不是轟轟烈烈的大事,其實是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涌現出來的,蔡義川的事跡正是這樣。同為副會長的謝秉才說:“樹立蔡主任為典型,我們服氣。”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他的政績至今為當地百姓傳頌;作為一名老干部,他把弘揚老年文化事業當做自己神圣的職責;作為一名老年書畫藝術的愛好者,他孜孜不倦,癡心不改;作為一名可敬的老人,他盡心盡力呵護自己的親人、愛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他最喜歡的詩句,而這恰恰體現了一位耄耋老人的奉獻與擔當。(完) |
相關閱讀:
- [ 06-24]耄耋老人制課件講述中國夢 觀看人數超十萬人次
- [ 04-19]邵武沈仙女:耄耋老人照顧癱女半世紀
- [ 04-11]南平:耄耋老人 照顧癱瘓女兒半世紀
- [ 02-22]福州“拗九節”將至 耄耋老人來信倡導遵德守禮
- [ 02-19]莆田農行主動為身患疾病耄耋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