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在俄避難滿一年期限或延長 政治波瀾未息
2014-08-01 06:55: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瓊 陳瑜輝 |
分享到:
|
撕掉美國“遮羞布” 引發多重政治波瀾 在踢爆“棱鏡門”的同時,斯諾登也狠狠地扯掉了美國的遮羞布。“棱鏡門”一出,長期以“道德衛士”自居的美國徹底從神壇跌落。在斯諾登的連番爆料中,美國日漸坐實了“最大網絡竊密者”的身份。而監控別國行為被曝光,也讓美國陷入了多重政治波瀾。 監控項目曝光,首先就在美國的“朋友圈”里掀起了一場信任危機。根據斯諾登的爆料,美國長期對德國、以色列等盟友進行監控。去年10月,在得知自己的移動電話可能遭到美方監聽后,德國總理默克爾怒斥美國“背棄信任”。而當以色列發現美國已對其領導層進行了多年監控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美方的舉動“不可接受”,交通部長則質問“難道這就是對待朋友的方式?” 而在處理與“老對手”俄羅斯的關系時,美國也成了徹頭徹尾的“兩面派”。在2009年倫敦G20峰會期間,美國間諜曾截取時任俄總統梅德韋杰夫的絕密通信,獲取了其公文。而這件事就發生在梅德韋杰夫與奧巴馬在倫敦會面,并且承諾將努力“重啟”雙邊關系后的僅僅幾個小時。 “棱鏡門”在全球掀起的軒然大波固然引人關注,但對美國政府而言,這一丑聞的“震中”一直是美國公眾本身,這一事件無疑導致了美國國內大規模的信任危機。而圍繞隱私和安全的討論,自“棱鏡門”曝光后就從未停息。多家互聯網巨頭聯名要求政府改革,奧巴馬不得不對外宣布改革監控體系,把目光從普通民眾身上移開。但這一改革計劃遭到了多方質疑。目前,美國情報網絡仍在鋪開。 |
相關閱讀:
- [ 07-31]俄媒:斯諾登可以用俄語交流 到俄羅斯各地旅游
- [ 07-31]斯諾登身具象征意義 避難“隱居”難“隱身”
- [ 07-31]克里斡旋巴以多國惱火 德高官稱斯諾登最好回美國
- [ 07-31]德高官稱斯諾登最好回美國
- [ 07-25]俄羅斯或延長斯諾登庇護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