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曝舉巨債建奢華形象工程 多打民生工程旗號
2014-08-03 07:23:58?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形象工程沒形象 本刊記者調研發現,造價不菲、外形怪異、沒有實際用途、借債建設的所謂城市景觀建筑并不被群眾認可。多位受訪群眾和行政管理專家認為,這些奢華浪費的形象工程并沒有帶來形象,反而招致群眾不滿,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一些工程還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 東北某城市斥資超億元建設城市地標“生命之環”,這個大環外徑170米,內徑150米,結構頂標高153.98米,鋼結構總重3500噸,安裝1.2萬只LED燈。有群眾直言批評,“花億元造大鐵圈,敗家藝術該歇歇了。” “生命之環”之后,華東一個城市又建“時來運轉”的大圓環,這個無輻式摩天輪位于該市一公園內,直徑約84米,鋼結構總重約3000噸,主體結構是組合鋼箱梁結構,內側設鋼管桁架支撐,箱梁外側為游藝艙體。河南伊川北大門建成被戲稱褲腰帶,投資上千萬元。江蘇揚中花7000萬建造河豚塔,亦引來諸多質疑。 “造成重復浪費工程,是因為有的項目在決策時,沒有充分考慮資金使用績效的問題。‘一把手’交代要做的項目重要嗎?拿在桌面上來說肯定重要,因為所有項目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項目什么時候做最好,資金使用效率如何做到最優,卻缺乏考慮”,廣東一位地方干部坦言。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院長肖濱認為,奢華浪費的畸形建設還易滋生腐敗,成為貪官與不法商人利益輸送的“溫床”。從近年來查處的案件來看,多有貪官與城市的大拆大建有關。 多位受訪基層干部認為,有的地方在高額負債的情況下,仍然大建大造難以產生效益的形象工程,只會令地方財力更加虛弱,進一步加劇地方的債務負擔。更讓群眾對地標建筑形成奢華浪費的固有印象,每有此類工程,必然“招罵”。即便有的確屬適度超前項目,也易不被公眾認可。 舉債上項目應有監督約束 地方政府通過投融資平臺搞建設,由于不是直接動用財政資金,包括人大預算監督等相關監督難以有效實施,助長了一把手“拍腦袋”工程。 本刊記者了解到,2009年,某市建設仿古建筑、特長人工瀑布、特大水上舞臺、特大江面升降浮式噴泉等,但投資數額卻基本未向公眾公開。 當前,有的地方耗資巨大的工程,卻往往打著民生工程的“旗號”:修大廣場、挖大湖、建大噴泉,宣稱“改善人居環境”;建廟、建大佛,宣稱“文化惠民工程”;反復挖路,宣稱“實施暢通工程”……群眾稱之為“‘民生工程’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面裝”。 “重復建設、超前建設,與現有行政體制尚不完善有關。政府用錢缺乏約束機制,由‘一把手’說了算,缺乏對其的制衡、約束。”廣州市人大常委會財經委主任歐陽知說,按照法律規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應行使重大事項決策權,但是,地方人大常委會多由退居二線的領導干部構成,“要二線干部監督一線干部,基本不可能。” 一位受訪地方干部認為,解決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最好是政府不要直接做項目建設主體。“財政資金使用,很多時候仍由‘一把手’說了算,很難做到科學、合理、高效。” 內地一位干部認為,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管理,應健全民主集中制,凡是能夠上會討論決定的一定要上會討論決定,實行票決制,對決策完整記錄存檔,使得資金使用情況事后可追溯、決策過錯可追究。 肖濱等多位行政管理專家認為,遏制舉債建設奢華工程、浪費工程,應建立項目績效評價的硬約束;應發揮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策權,對政府債務規模、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葉前王圣志蘇曉洲□(本文參與采寫記者:馮雷李斌沈翀劉軍杜放) |
相關閱讀:
- [ 06-23]杭州中都董事長跑路:留下20億巨債 搬走8個神秘箱子
- [ 06-12]女子沉溺賭博欠下巨債 偽造證明騙貸54萬元被抓
- [ 06-11]希拉里稱克林頓出白宮時欠巨債 系性丑聞訴訟費
- [ 05-22]男子賭博欠巨債無力償還 冒充局長親戚四處騙錢
- [ 05-07]下崗男子冒充中紀委特派員 富翁欠巨債被忽悠自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