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重點整治“錢太貴” 多管齊下降低成本
2014-08-04 06:5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并非總量而是結構問題 市場上并不缺錢,為何難以流入中小企業的腰包?“從總量上看,社會融資規模總體是充足的。在融資總量總體穩定的情況下,融資難融資貴更多是結構上的問題”,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這既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宏觀發展階段有關,也有微觀主體自身、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原因。 央行報告認為,導致全社會債務融資貴有多方面原因。一是企業債務率較高,債務負擔與融資需求相互推動。 二是“財務軟約束”拉高了融資利率。一些部門對資金價格不敏感,部分低效率企業占用大量信貸資源,擠占了其他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融資機會。而正因為有這些高承受力需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銀行及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等創新業務有能力向客戶支付高息,導致銀行負債端成本提升。 三是股本融資發展不足,企業對債務融資依賴較高。 此外還應看到,部分地區金融供給和競爭不足、經濟調整期加之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等導致風險溢價提高、社會信用基礎制度不完善、融資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附加費用等也推高了企業融資成本。 專家指出,目前信貸市場仍是賣方市場,在此背景下,出現大量影子銀行,其高于正規銀行的利率也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 多管齊下降低用錢成本 管理層一直致力于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今年6月,央行再次向部分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措施,以鼓勵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于小微和三農企業。7月23日,國務院出臺了10項具體措施來解決融資難和貴的問題。下一步,央行還將繼續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優化信貸結構,深化金融體系改革,發展金融市場。 “緩解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必須要多管齊下。”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一要保持適當的貨幣信貸和流動性的供應;二要進一步強調優化結構,把最有效、最緊缺的資源真正用到最有經濟效益,最能支持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一些基礎設施項目和企業中;三要進一步下大力氣盤活社會資金的存量;四要各家銀行在加強風險管理、加強風險管控的情況下,提高對企業支持的力度和便利;五要發展多種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機構來增加資金有效供給,增進市場公平競爭。 |
相關閱讀:
- [ 08-01]評論:制裁全面升級或將引發美俄貨幣戰爭
- [ 08-01]俄反擊歐美制裁 美欲拉"亞洲反俄戰線" 貨幣戰
- [ 08-01]制裁全面升級或將引發美俄貨幣戰爭
- [ 07-30]穩健貨幣政策利于重振經濟活力
- [ 07-23]“寬貨幣”未變 利率債長牛不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