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友情深 從上海趕來的殘障工友們在昆山大潤發超市獻血點獻血。 網絡接力轉發,豎起一座“愛心地標” 3日下午1點半,記者走進昆山國際會展中心B1大廳,這里被設置為事故遇難和受傷人員家屬集中接待點,家屬在這里先登記姓名和聯系方式,采集DNA信息,然后分批安排到40多個賓館休息。 來自河南的劉善義坐了9個多小時的長途大巴,在3日凌晨1點趕到昆山。他的姐姐劉麗妹在中榮金屬上班,正好是發生事故的那個車間。“接到電話那一刻,我都蒙了。”顧不得勞累,他和姐夫、兩個外甥在深夜里一家家醫院尋找,一直到天亮,都沒有姐姐的音訊。“也許她被轉到外地去了,希望平安無事。” 大廳內,100多名傷亡者家屬大多神情悲傷,臉色焦急。身穿紅、綠、紫色背心的志愿者正在一對一幫助家屬。每當家屬進入會展中心,志愿者都會主動打招呼,遞上礦泉水。 “我們通過網站、微信、微博征集了280多名志愿者參與這次行動,分布在獻血站、家屬安置區、DNA采集區和接聽12345政府熱線。”昆山愛心社負責人田覓介紹,8月2日事故發生后,有500多人問詢報名參加救助活動,大大超出預計,還有從無錫、常州、南京趕來的愛心人士。3日早上5點多,志愿者們就忙開了,他們從車站接外地趕來的家屬,幫助采集DNA信息,安撫家屬情緒,勸導他們進賓館休息。 特大事故的消息,在網絡迅速傳播開來,也吹響了“愛心集結號”,志愿者們立刻行動起來。 “由于得不到親人信息,家屬的焦慮情緒一直緊繃著,而且這么多人在一起,很容易互相傳染。”蘇州大學的教師宋丹正和一位家屬聊天。作為一名心理疏導志愿者,她和20多名同伴在3日早上8點從蘇州來到昆山。宋丹說,心理志愿者首先是陪伴,對家屬的生活進行照顧;采取“一對一”的辦法,一個志愿者對應一戶家庭;對癥狀明顯的人,會采用專業知識進行疏導。 52歲的樓玉琴和女兒、女婿一家三口都來到家屬接待安置點,“昨天看到新聞,很心痛。所以今天就和家人一起來了。我雖然是第一次做志愿者,但我會用我的人生閱歷和經驗去輔導傷員家屬,盡力平復他們的心情。” 本報記者 庾康 李仲勛 潘朝暉 浦敏琦 陳明 馬薇 邵生余 本版配圖除署名外 均為本報記者 肖 勇 萬程鵬攝 |
相關閱讀:
- [ 08-04]新華保險Ⅰ級響應云南魯甸地震意外險、壽險可賠付
- [ 08-04]云南6.5級地震致381人遇難 傷員運不出去 批示
- [ 08-04]云南魯甸地震災區全力開展抗震救災 救援工作存在4方面困難
- [ 08-04]習近平李克強對云南昭通魯甸縣地震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 08-04]民政部:云南魯甸縣6.5級地震已致381人遇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