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前所長、古哺乳動物學及地層學家邱占祥院士領銜科研團隊,優先選擇在臨夏盆地發現的祖熊頭骨及其下頜骨化石進行深入研究,將其確定為一個新種并命名戴氏祖熊,同時揭示戴氏祖熊為現生熊類祖先中最晚和最進步的一個種。 最新出版的2014年第3期《古脊椎動物學報》以封面文章刊發了邱占祥院士這一研究成果。科研人員稱,由于它的一些過早發育的特點在現生熊類中并未見到,因此戴氏祖熊很可能是一個旁支,構成現生熊類支系的最近姐妹群。 邱占祥團隊研究的這件祖熊化石于2006年7月發現于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官坊鄉槐溝村附近。熊亞科的祖先化石特別是祖熊屬的化石,此前雖時有發現,但幾乎都是以牙齒和破碎的下頜骨為代表。槐溝的頭骨是首次發現的、并且是唯一完整的帶有下頜骨的早期熊亞科化石。在槐溝地點與祖熊標本同一層位還產有華北地區典型三趾馬動物群的化石,包括原臭鼬、后貓、劍齒虎、鼬鬣狗、鬣形獸、三趾馬、大唇犀、中華板齒犀、古麟和原中華羚等,地質年齡約為距今800萬年前。 對比研究表明,槐溝的頭骨與目前所有已知熊類祖先類型都不同,因此被定為一個新種——戴氏祖熊,其種名為紀念2011年去世的美國杰出的新近紀生物地層學家和古哺乳動物學家、也是著名的食肉動物化石研究專家戴福德(Richard Hall Tedford)。 據了解,戴氏祖熊是一種大型的祖熊,在體型、比例和形態上介于絕滅的小鼬熊和現生的黑熊之間。它的重要特征包括:與其頭骨后部相比,其吻部短而寬;矢狀嵴向后變得非常高,延伸至枕面之后;腦顱部與面部相比相當窄;聽泡在形態上為三角形,具有短的管狀外耳道;下頜骨粗壯;前臼齒強烈退化成紐扣狀;頰齒上的釉質褶皺很微弱。(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