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掛牌9個月新注冊企業達10445家
2014-08-05 07:03:2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上海自貿區內的外高橋保稅區碼頭遠眺。 新華社記者 陳 飛攝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 制度創新釋放活力 復制推廣全國示范(全面深化改革進行時) 本報上海8月4日電 (記者李泓冰、孫小靜、謝衛群)有自貿區“基本法”之稱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經過三審表決,獲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高票通過,自8月1日起正式實施;不久前,距掛牌僅僅9個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推出修訂版。由原來190條縮短為139條。在減少的51條管理措施中,實質性取消和放寬33條;同時新增31項開放措施。“基本法”體現的“法無禁止皆可為”的法治精神以及負面清單“瘦身”,向世界展示中國兌現自貿區承諾的力度與速度。 自從2013年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它“高產”的就不是開發區習見的高樓,而是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這塊良種初播的“試驗田”,正精耕細作,努力催生可復制、可推廣的“好收成”。 “制度創新的改革,難度更大、涉及面更廣、涉及的領域和碰到的問題更深刻,是進入深水區的改革攻堅戰。成效取決于政府自身解放思想、甚至自我革命的精神,責任很重,壓力很大。但我們很有信心,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明確改革方向,自貿試驗區改革方案體現了全國的智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表示。 短短9個月,自貿區的“收成”令人大呼“意外”:新注冊企業達10445家,比其前身上海綜合保稅區域20年企業注冊的總和8000余家還多。 新增企業數量并非目標,自貿區的使命是創造公平、統一、高效,符合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但投資者用資本投了贊成票。”上海外貿學院教授鄔展霞如此評價。 聚焦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開放、事中事后監管四大領域,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國家各部委支持下,“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改革效應開始顯現;根據成熟一項推廣一項的原則,已有一批新制度走出自貿區,在上海以及全國復制推廣。 |
相關閱讀:
- [ 08-01]盤點8月法律法規:上海自貿區條例正式開始實施
- [ 07-25]上海自貿區首家臺資銀行開業
- [ 07-23]商務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 [ 07-21]上海浦東提升電網建設保障自貿區及金融城兩大核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