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掛牌9個月新注冊企業達10445家
2014-08-05 07:03:2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負面清單管理,是外商投資管理的重大創新。上海市商委副主任顧軍說:“2013版中,外商投資有限制的條目清單有55條,限制什么也不甚透明,2014版降到25條,這意味著,30個領域的審批自由裁量權沒了!” 海關總署一位領導意味深長地說,“革自己的命最痛苦,也最有成就感。”海關的制度創新十分搶眼,上半年就推出憑艙單“先入區、后報關”等14項試點,近日又推出企業注冊登記改革等5項制度,企業通關效率大大提高,平均節約物流成本10%。8月起,14項海關監管創新制度將陸續在長江經濟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及全國海關范圍內復制推廣。 拓佳豐圣(上海)科貿有限公司是自貿區創新投資管理制度的首批受益者。“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只需備案不用審批,網上申報,半個小時就完成備案。”更讓經辦人錢圣榮喜出望外的是,工商“一口受理”等投資管理制度改革,讓公司在4個工作日內就拿到了包括營業執照、備案證明在內的4張“出生證”。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自貿試驗區是否建設成功,一個重要標志在于形成了多少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3月1日,注冊資本認繳制等商事登記制度已在全國正式推開,成了上海自貿區首個向全國推廣的成功經驗。據悉,8月份年報公示制度也將在全國推廣,企業“寬進嚴管”模式將在全國布局。 “我們創新每一項制度,都為了將來能復制、推廣,畢竟自貿試驗區是國家戰略。”自貿區海關工作組副組長舒琴芳,道出創新制度設計者的心聲。 1至6月,自貿區完成經營總收入7400億元,同比增長11.2%;工商稅收335億元,增長超過兩成。 制度紅利第一次顯示了超越以往優惠政策的魅力。 改革推進一步,活力激發一步。今年自貿區內企業首次改年檢為年報制度,至6月底,已有9700多家企業提交年報,占區內企業總數的八成以上;7100多家提交了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年度審計報告,為區內企業數的73%。 首批立足于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成果有30多項,這份答卷擬于自貿區一周年之際交出,主要集中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工商登記制度創新、海關監督服務創新制度、政府管理模式以及服務業擴大開放等領域。(相關報道見第六版) |
相關閱讀:
- [ 08-01]盤點8月法律法規:上海自貿區條例正式開始實施
- [ 07-25]上海自貿區首家臺資銀行開業
- [ 07-23]商務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 [ 07-21]上海浦東提升電網建設保障自貿區及金融城兩大核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