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難者家屬還沉浸在傷痛中 翟劍攝 劉永才(左)、劉永紅兄弟倆一個失去妻子,一個失去孫女。翟劍 攝 龍泉村,路邊送別親人的村民。黃興能攝 不停歇的余震,持續改變著這座山村的模樣。從地震那一刻起,幾乎所有的磚混結構房都受到重創,頂上青瓦散落,殘留下光禿禿的木架,地上堆滿瓦礫,壩子兩側是陡峭的照壁山,陣雨一次次松動著泥土,公路沿途不斷有巨大的石頭從山頂滾落。進村路上,艱難往外走的受災村民與記者擦肩而過,而更多的人選擇留在余震不斷的家鄉,守護在親人的左右,即便至親至愛之人的生命之鐘已經停擺。 1 操場上的21具遺體 11人是老人7人是娃娃 距魯甸縣不到20公里的小寨村,成為交通管制的最終卡點。為了保證120急救車能順利運送傷員,外來車輛不允許上山,我們徒步進村,沿著盤山路走了4小時后抵達龍頭山鎮龍泉村。這是震中龍頭山鎮里距離縣城最近的一個地方,自然成為救援、醫療隊伍的第一站。 天氣轉晴,風中傳來一陣麻麻的清香味,是龍頭山鎮特產青花椒的味道。村里幾乎每戶人家在山上都擁有至少一畝花椒地,眼下正是花椒收獲的季節,一家三口搶收兩天,才能將一畝枝頭滿刺的小小果實摘完。地震發生時,村中從青壯年到十多歲的小孩,幾乎都在坡上采摘青花椒,直到,山上碎石颼颼滾落,呼喊聲傳來,勞作的人們才意識到——地震來了。 一排垮掉的屋舍前,是一個百余平方米的小操場,不遠處的山坡上是一所廢棄的小學,群山環抱,粉色的不知名山花在各個角落綻放?;@球架還很新,假如沒有地震,這里依然是村中年輕人最愛出沒的地方。昨天,這個小操場暫時作為一個殮房使用,村民們用粗長的四根木棍制成簡易擔架,用棉被仔細包裹親人的遺體,從四面八方抬著過來,整齊地停放在操場兩端。 下午4點,我在現場看到兩排遺體,共21具,長長短短。人們告訴我,這21名遇難者除了龍泉村外,還有周邊灰街子村、甘菜園等村落的,其中有11名老人、7名孩子。 操場周邊臺階上坐滿了村民,許多人臉上有著明顯傷痕,指甲縫里全是泥。此刻,他們正等著民政部門派人來接走遇難的親人?,F場超過百人,卻不喧鬧,人們唯一交流的只有眼神,可是眼里講述著太多的東西。 2 家屬拉著記者講述 希望親人的最后人生得到記錄 當得知我是記者后,幾位遇難者家屬不斷拉著我,主動告知逝者的名字,希望家人的最后人生能得到記錄。 “我不吃,不要和我說話。”操場一角是三具小小的遺體,一位赤著腳的大媽正在哭泣。她半跪在一具遺體前,左手撫摸著被褥下露出的一雙小腳,右手斜向遺體,舉著一把陽傘。打聽后才知道,她姓董,地震時在廚房做飯,沒能救出屋里3歲的小孫子。 “村里死了15人,我家占了小半,很多房子下面露出人的臉,我就挨個翻看,看看是不是我的親人,我一點也不怕。”李三財是灰街子村村民小組組長,43歲的他,雙眼紅腫得有些嚇人,赤裸的上身布滿血痕。瞬息間,他失去了6位親人,包括兒子、侄女、二嬸、哥哥、兩個侄孫女。6人都是他和弟兄們從廢墟中刨出來的,最難尋找的是兒子李燁,二層房幾乎夷為平地,足足刨了12小時。攤開雙手,傷痕累累。“到冬月(12月)14日,他才滿3歲,特別聰明啊?!崩钊斠贿呏v,一邊拿出手機展示兒子的視頻。那是一個眼睛圓圓,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對著鏡頭唱歌跳舞,毫不怯場。李三財的妻子坐著朋友的摩托車下山了,她要進城給孩子買一套好衣裳,“他的短褲T恤全部被砸爛了,連鞋子都是爛的,現在赤身裸體地躺著,不能讓他這樣上路?!?/p> 另一邊,25歲的蔡明艷幾近崩潰,她在村口的加油站工作,地震時,4歲的女兒在大媽家玩耍,地震后,她騎上摩托就往大媽家沖去,屋里3個孩子被埋,廢墟下,依稀能聽見咿咿呀呀叫“媽媽”的聲音。其他兩個女孩都被刨出來了,人好好的。大雨中,她在廢墟刨了幾個小時,叫著女兒的乳名“我函,我函”,卻始終沒有回應,等孩子刨出來時,已經沒有了氣息。“女兒小小的身體軟軟的,還是熱乎的。”蔡明艷撕心裂肺地哭泣著,回憶著女兒的聰明、愛漂亮,“偷穿媽媽的高跟鞋,愛用媽媽的化妝品把自己的小臉抹得像猴屁股,還覺得特別美。她之前看上了鄉街子的一件粉紅外套,48元,要了好久,大前天我終于買了,她就穿了一天?!北е@件外套,年輕的母親淚如雨下。 “你寫寫我媽的事嘛,我媽被挖出來時還活著呢。”51歲的唐天發當時正在去背包谷肥料的半路上, 81歲的老母親下半身被瓦礫埋住,救出來時,神志已不太清楚,本想送醫院,但發現村衛生所也已經被震平,焦灼中,血痕遍體的老人去世了。遺體上蓋上一大捧不知名的灌木叢花,桃紅色,據說是老人生前最喜歡的。 下午6點,又下起小雨,災民紛紛拿出傘給遺體遮雨,甘菜園村的蘇云龍趕忙從家里拿來一大捆紅白藍塑料布,有十幾斤,這種8元一斤的塑料布往日是鋪在地上曬花椒的。雨點越來越大,人們幫忙把塑料布撕開,分別蓋在遺體上,最后一塊,蘇云龍蓋在了自己老父親的遺體上。 3 走出去避一避 還要回來建家園 吃飯問題已得到解決,幾位村民大姐,在小院里開起了大鍋飯流水席,到地里現摘瓜摘豆,大盆大盆不間斷地炒菜,米飯大盆煮著,開水燒個不停,過往的人都能免費吃上熱飯,喝到熱水。 就在小操場不遠處,已經支起整齊的民政救援帳篷,天藍得讓人安靜。村口的加油站成為幸存者的集結地,地震中,這個加油站展現出的堅固,讓村民放心,救援人員提供的簡易行軍床就密密地支在這里,家長們把孩子送到了這個目前看上去最安全的地方。 街頭不時有急救車呼嘯而過,各種救援隊伍穿行其間,從服裝和標識就能輕松區分,路兩邊全是帳篷,里面有人酣睡,也有人在聊天,孩子們似乎沒有了恐懼,大多數已經換好衣服,爬在床上嬉戲,打鬧,好奇地看著正在寫稿的記者,這也成為這一天最讓人放松的場景。 夜幕降臨前,路上大批村民往外走,他們難掩疲憊,隨身細軟不過是個小小的包袱或背簍,牽著抱著孩子,只有少數人有摩托車?!按謇餂]有電,余震又多,到縣城去躲躲?!?/p> 一路問了幾人,都打算暫時不回龍頭山鎮了,至于家園重建,他們還在等待著來自政府的通知?!暗綍r候再回來一起干?!币晃淮迕裾Z氣堅定。 |
相關閱讀:
- [ 08-05]加沙血腥現狀:處在崩潰邊緣 尸體堆積如山
- [ 08-05]加沙血腥現狀:處在崩潰邊緣 尸體堆積如山
- [ 08-05]東山一漁船被撞沉:找到一具失蹤船員尸體
- [ 08-02]臺灣高雄氣爆事故 救難人員再找到一具尸體
- [ 07-30]深圳富士康廠外發現員工尸體 正協助調查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