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7時50分,云南公安消防總隊特勤支隊到達魯甸縣龍頭山鎮光明村,運用搜救犬結合人工、儀器三合一的方式進行搜索,發現一名5歲男童被困廢墟之中。由于采取機械作業風險較高,消防官兵徒手作業,將孩子刨出。經檢查,孩子只是腿部受傷。 新華社發 8月4日,在魯甸縣龍頭山鎮光明村,云南公安消防總隊特勤支隊的官兵徒手將一名5歲男童從廢墟中刨出。 新華社發 截至4日14時初步統計,云南省魯甸縣6.5級地震造成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和曲靖市會澤縣398人死亡,108.84萬人受災。 震后的每分每秒,生命都在與時間賽跑。余震不斷、天氣惡劣、交通受阻、物資缺乏,救災工作面臨重重挑戰。為了生命,救援人員分秒必爭,奮戰黃金72小時。 爭分奪秒,拯救生命 8月4日早上6時,天蒙蒙亮,武警昭通支隊的搜尋救援工作正在進行。 夜里下的暴雨給救援工作增加了難度。武警戰士們分成一個個小隊,穿行在濕滑的瓦礫之間。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搜尋,在龍頭山鎮老街區,搜救人員聽到了隱隱約約的呼救聲。附近村民也反映,在一片廢墟之下好像還埋著人。 幾經確認,武警戰士們找到了受困群眾的大致位置。由于擔心落石和工具對受困者造成二次傷害,4名武警戰士徒手上陣,經過半個小時的搬運、清理,終于將一位50歲左右的男子從瓦礫中救出。 由于被墻體砸傷并長時間被埋,這位重傷男子的身體非常虛弱。經過簡單包扎,大家趕緊把傷員送往臨時平整的直升機停機坪。隨著直升機載著傷員起飛,大家長舒一口氣。 在另外一條搜救線路上,云南省軍區救援大隊也在忙碌。 “隊長,前面有一名婦女受傷,需要救治。”“馬上救援。”云南省軍區救援大隊一大隊張赟命令。 一名當地婦女坐在瓦礫中,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在她的背后是一棟已經倒塌的房屋。“哪里疼?”“左小腿。”“能走嗎?”“走不了,站不起來了。”“小腿有可能骨折了。”救援官兵馬上找來了木板和簡易繃帶,為她固定上了傷腿,隨后把她抬出了危險地帶。 村民自發加入救援隊伍 在魯甸地震災區,不少群眾房屋被毀,痛失親人。災難面前,他們積極開展自救。在震中龍頭山鎮的龍泉村,記者看到不少村民已自發加入到救援隊伍當中。 由于地震巨大的破壞作用,龍泉村里老式的土木結構房和磚房幾乎全部垮塌。村民張興華和張云貴的老房子也在其中。 記者見到這兩家人時,他們正在搭建帳篷作為臨時住所。“我們兩家一共11個人住在這里。房子全塌了,現在得趕緊動手,把帳篷搭起來。” 說起3日的那場強震,張興華的嫂子代開美仍然十分后怕,“地震的時候家里人都在山上采摘花椒,所以全家老小都好好的,只是房子沒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們沒有被嚇倒。余震未消,代開美20歲的兒子馬上加入了救援隊伍,和其他村民一起搜救傷員。“剛才打電話來說,救人的時候手被劃傷了,簡單包扎以后又跟著救援大部隊去救人了。”說起懂事的兒子,代開美有擔心也有驕傲。 “房子沒了,命保住就是萬幸了,救災不光是政府的事情,我們不等不靠,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張興華對記者說。 電力部分恢復,空中通道打開 位于龍泉中學的魯甸縣抗震救災指揮中心,聚集了武警、消防、供電、電信等多家單位。 云南電網已投入搶修人員500余人、搶修車輛68輛,已恢復災區58%的受影響用戶供電。魯甸縣城已于8月3日18時30分恢復了正常供電。 截至4日16時,昭通機場共保障抗震救災飛行21架次,救災飛行專用直升機10架次。昆明機場共保障抗震救災飛行5架次,運輸各級救援專家、人員300余人。 這次地震中,昭巧二級公路80公里發生山體坍塌,20余輛車輛被埋,不僅造成人員傷亡,也切斷了救援的生命線。 目前,公安部門對昭通通往魯甸地震災區的公路全線實施交通管制,確保運送傷員和抗震救災人員、物資、裝備的車輛優先通行。地震發生后,昭通公路管理總段抽調6臺裝載機、3臺交通保障車,集中40人組成搶險突擊隊,經過連續奮戰,通往龍頭山鎮的便道公路已于4日凌晨3時搶通。 最缺帳篷、棉被、方便面、礦泉水等物資 隨著救援的深入,震中龍頭山鎮已經搭建了救治點,武警云南總隊醫務處副處長李永光說,目前治療點的帳篷和醫務人員都能滿足需要,他比較擔心的是在帳篷內救治的重傷員。醫生告訴記者,重傷員較多,但按現場的醫療條件只能做簡單處理,藥品也不夠。像顱內出血這類重傷必須做手術,但現場沒有條件開展。 李永光說,“專業醫療設備因為道路被堵無法運到現場,這給我們的搶救工作帶來了困難。” 記者了解到,龍頭山鎮的地下水和自來水因地震導致水質渾濁,救援人員只能用渾水泡面做飯。另外,昭通市血站用血緊張情況得到一定緩解,但由于傷員眾多,后續治療用血仍然緊缺。 昭通市委書記劉建華介紹,救援工作目前存在多個方面的困難:嚴重缺乏專業的救援隊伍和設備,大量房屋倒塌需要專業的設備和人員進行救援;因道路不暢通,大量傷員仍在重災區轉運不出去;道路搶通救援工作推進較難;物資缺乏,生活物資因地震被毀,救援物資難以進入災區。 中國氣象局發布消息稱,未來7天魯甸多降雨。專家分析,這一地區地質地貌復雜,經常會出現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這些災害會加重地震的破壞力。降雨天氣會對救援帶來不利影響。 “現在最缺的是帳篷、棉被、方便面、礦泉水和雨衣等。”昭通市民政局副局長何平在4日晚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
相關閱讀:
- [ 08-05]鏡頭實拍云南震區:與時間賽跑的人
- [ 08-04]分秒必爭與時間賽跑 托舉生命的希望
- [ 08-04]救災:分秒必爭與時間賽跑 托舉生命的希望
- [ 08-03]昆山爆炸事故救援紀實:與時間賽跑 與死神爭速
- [ 07-23]官兵群眾搶收農作物 與“麥德姆”賽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