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云南龍頭山鎮8月6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我不知道我家所屬位置在地震帶上,沒想到會發生這么大的事。”云南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翠屏村的趙明旺今年38歲,他在2012年新蓋的兩層小樓在這次6.5級的地震中基本完全垮塌。 其實趙明旺并不是不知道他家位置在地震帶上,他也不是完全沒有經歷過地震,他只是不知道“地震帶”的含義就是可能發生強烈地震。 房子抗震能力的提高沒有跑贏更大級別的地震 趕赴現場的“中國網事”記者看到,不管是磚混結構,摻雜了少量鋼筋的兒子的新房,還是在新房隔壁的土木結構的父親的老房,都在此次地震中垮塌,老房更是幾乎粉碎。 村里其他人的房屋基本也全部被毀。萬幸的是,地震發生時,絕大多數村民都在山上采摘花椒,而沒有待在“危險的房子”里。 不過,這個5600多人的村子里依然失去23條曾經鮮活的生命,還有56人重傷。 經歷了這次悲痛,從來沒有接受過防震演練的趙明旺等村民終于意識到“地震帶”的真正含義。 而這種意識,明明在2003年時就該樹立。 2003年11月15日凌晨2時49分,魯甸縣發生5.1級地震,造成4人遇難,14人重傷。地震專家解釋說,盡管震級不高,但是地震距地表淺、當地房屋抗震能力差是主要原因。 11年后,還是因為這些原因,截至6日16時,云南魯甸6.5級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很多人死在了倒塌房屋的廢墟下。 在地震多發地區,平時遮陰擋雨卻沒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實際上等于一顆顆定時炸彈。 最令人遺憾的是,11年來,當地房屋抗震能力的提高卻沒有跑贏更大級別的地震。 |
相關閱讀:
- [ 08-06]云南魯甸地震死亡人數為何大幅上升?
- [ 08-06]云南地震死亡人數大幅上升 有村寨幾乎整村被埋
- [ 08-06]魯甸地震災區未現重大傳染病疫情
- [ 08-06]魯甸地震:通往震中龍頭山鎮的道路終于打通
- [ 08-06]平潭縣紅十字會為云南魯甸 地震災區募捐倡議書
- [ 08-06]“最美孕媽”傳遞“互助自救”的中國品格
- [ 08-06]搜救,不漏一家一戶
- [ 08-06]近萬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已進入全部重災鄉鎮救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