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完成地方債自發自還試點招標 欲重塑政府信用
2014-08-07 07:34: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約束發債“開正門堵偏門”仍是關鍵 部分通過非正規渠道舉債的債務已然成為風險高發點。專家指出,從長遠看,“開正門,堵偏門”將是約束發債行為的有效之舉。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日接受采訪時指出:“盡管目前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風險隱患,全面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仍是當前一項重要任務。” 審計署報告顯示,個別地市還違約將債務資金用于房地產開發、項目資本金或其他項目建設等。“從出現違約的個例來看,部分地方融資平臺及城投公司已然成為風險的高發點,這也是典型的非正規舉債渠道?!鄙虾R患疑虡I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說。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軍指出:“城投公司既是實體公司又是政府控制,資本金非常單一,基本是以土地資產做擔保,一旦出現土地儲備不足或價格下降,其生存就岌岌可危。這一先天缺陷,導致其融資角色不可能長期持續。” 有鑒于此,多地已啟動融資平臺及城投公司轉型改革。據馬鞍山城投官網,其已先行一步轉制成江東控股,多家地方城投公司也紛紛試水轉型改制工作。這意味著伴隨財稅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此前扮演過重要角色的政府融資平臺即將被剝離融資功能。 “屢屢被打破的剛性兌付表明,中央財政將不再為非系統性風險的地方債務違約埋單,而是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市場化信用體系———為市場提供更為綜合、直觀的評價,便于投資者比較,讓地方作出正確判斷?!卑矅≌f。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我國仍將從市場化方面,采取多項改革硬化地方預算約束。事實上,通過發展市政債市場和一系列配套改革,地方政府的預算約束將逐漸“硬性化”。 健全體系改革進入深水區 毋庸置疑,國內地方政府信用評級體系的建立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未來包括財稅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違約機制的建立、地方政府融資方式的透明化等諸多方面都需進一步完善。 “要求地方政府尤其是獨立發債的地方政府編制和公布資產負債表,對提高地方財政透明度有重要意義。此外,一些改革的準備也都已經在進行中?!瘪R駿說。 與“兜底”相比,建立市場規則有望成為本輪改革的側重點。首輪地方債“自發自還”試點還首度引入了市場化的信用評級報告?!斑@是防控地方債風險的一個重要舉措,也預示著地方債將走向更為規范的市場化道路,為市政債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卑矅≌f。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評級信息對于投資者決策、合理定價和利率決定都十分重要,將成為投資者分析債券發行人和債券信用的重要參考。 不過,作為首輪地方自主發債的評級機構,上海新世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地方政府的信息披露及其制度建設難以一蹴而就。 例如,就跟蹤評級材料獲取的及時性問題考量,試點地方自主發債的最長期限為10年,每年都應進行定期跟蹤評級。在這場可以預見的“持久戰”中,既需要評級公司與地方政府保持密切溝通,也需要地方政府的積極配合,如何保障各種評級數據和信息的及時獲得,依然有待摸索實踐。 業內專家認為,借鑒國際經驗,目前我們應逐步建立以信用評級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債券保險制度為內容的信用風險管理的“三駕馬車”基本框架。而在政府層面,為有效防范地方債券系統性風險提供源頭性保障已迫在眉睫。 根據財政部安排預計,2014年地方債計劃發行規模為4000億元,其中上海、廣東、山東等省市自發自還規模為1092億元。 “面對城鎮化的進程,解決地方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的資金缺口、實現地方財政轉型均至關重要。”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地方債自主發行改革中,可以利用破題機會,規范財政管理體制,圍繞舉債形成倒逼機制,理順政府間關系。 |
相關閱讀:
- [ 08-06]地方債信用評級 資產負債表缺席
- [ 08-05]余豐慧:那些捂不住的地方債,該怎么辦
- [ 08-05]地方債捂不住未必是壞事
- [ 08-05]那些捂不住的地方債,該怎么辦
- [ 08-05]化解地方債風險需規范財政管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