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山寨號泛濫 記者首先以“工商銀行”、“CCTV”、“攜程旅行”等為例進行搜索,發現除微信認證的賬號外,同樣充斥著數個未認證賬號。記者注意到,這些公眾號不僅名稱與認證號相同,頭像也幾乎一模一樣。通過“查看歷史消息”功能,記者發現其中一部分是從未發送過消息的“僵尸號”,也有部分賬號推送一些與其業務范圍毫不相關的內容,其余部分推送的內容為廣告。 攜程旅行網公關部閆先生表示,確實注意到較多直接使用攜程商標的山寨號。“山寨號會造成用戶困擾,可能會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影響用戶的后續服務。”他表示,攜程公眾號只有一個“ictrip”,建議用戶直接搜索關注,防止山寨號的干擾。 對此,中央電視臺計算機維護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可能有一些獨立的欄目組自行開通微信賬號,目前確實還不好判斷那些掛有‘CCTV’名稱的公眾號,哪些是真號哪些是山寨號。”該工作人員坦言。 工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則回復稱,工商銀行提供查詢余額、明細等多種自助查詢服務的公眾號,只有“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這一名稱賬號,其他賬號均非官方服務號。 記者隨后以“北京晨報”作為關鍵詞搜索,結果查找到了6個名稱均為“北京晨報”的公眾號,隨后逐一添加關注。結果發現除了一個顯示微信認證的賬號確實由北京晨報社提供外,其他5個均為未認證山寨賬號。通過“查看歷史消息功能”,記者發現其中微信號為:bjcbwx的山寨號,歷史發送內容基本是與新聞無關的“冷笑話”和廣告。另外兩個賬號推送的內容由北京晨報網站復制而來,剩余的賬號從未推送過消息。 案例:商家受牽連 “集滿××個贊,可獲200元加油卡一張。”諸如此類“集贊送禮”、“集贊享優惠”的活動,今年上半年以來在微信朋友圈中風靡一時。部分微信用戶在按數量集滿了贊時,找到商家想要兌換商品時,卻被告知商家并未開展此類活動。記者了解到,其中就有山寨號“搞鬼”的身影。 今年6月初,暴龍眼鏡在其官方微博上發表聲明稱:“近日許多網友發送某山寨號集贊活動截圖到暴龍官方賬號。我官方在此說明,暴龍眼鏡唯一官方賬號為認證服務號‘BOLON暴龍’,其他均為山寨賬號。山寨號所發布活動其真實性無法保證,希望廣大網友認真識別,保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免受欺騙。” 記者致電福建廈門暴龍眼鏡公司,公關部陳小姐告訴記者,從6月6日開始公司服務熱線突然接到大量電話,都是參加一個名為“集滿43個贊送暴龍眼鏡”活動的客戶。“我們緊急進行了調查,發現是一家網店利用山寨暴龍官方公眾號的手段開展的虛假集贊活動。”陳小姐對此表示,山寨號的這種行為首先影響了暴龍的正常經營,大量涌入的咨詢電話使得服務熱線一度癱瘓。“由于活動發起方是一個山寨號,而目的是不是為了快速漲粉還不得而知,需要微信方對后臺進一步審核。”陳小姐說。 記者注意到,針對此種集贊亂象,微信公眾平臺團隊也發表聲明稱,從6月9日起,將升級全新技術手段,采用技術+人工舉報的方式對“集贊”行為進行全平臺清理和規范。 體驗:注冊暢通無阻 記者登入微信公眾平臺,嘗試進行注冊個人公眾號。在按要求提交了個人手持身份證照片、郵箱和手機等資料后,在訂閱號名稱一欄輸入“北京某報”,隨后系統顯示正在審核中,并在7個工作日內會給答復。 三天過后,記者再次登錄微信公眾平臺,系統就已經顯示記者注冊的公眾號已經通過注冊,記者隨后更改與“北京某報”官方公眾號一模一樣的后,嘗試用該賬號發送信息,順利地收到山寨號發送的內容。記者又通過“查找公眾號”進行搜索,果真可以搜索到該賬號。簡單幾個步驟,經過幾天一個山寨公眾號就順利誕生。 記者查詢《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范》,發現其中雖然有對于公眾賬號名稱重復的要求,但措辭較為模糊,僅僅寫著“名稱重復較多的賬號(涉嫌侵權),可能會無法注冊”。 揭秘:營銷公司控制 記者聯系到經營一家網絡推廣公司的李先生,他稱利用微信公眾號發送廣告就是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 “微信影響力越來越大,包括我們在內很多營銷公司都在做這塊。”他向記者解釋道,許多山寨號實際被營銷公司所注冊和控制,而目的也很簡單,通過這種手段吸引用戶關注。“比如我有10個山寨號,每個山寨號有1000個粉絲,用這10個賬號推送同一個廣告,那就有1萬個用戶會看到,我們就靠這個數字去找客戶要推廣費。” 他向記者坦言,自己也曾經注冊大量的山寨號,有時模仿真正的公眾號推送一些信息,有時會從網上轉載一些比較“勁爆”的內容。當然還有一些營銷公司,利用手中的公眾號發起類似虛假集贊的活動,目的就是為了吸引關注,快速漲粉。他稱一旦有需求的客戶找上門時,或將這些已經達到一定數量粉絲的賬號出售,或直接通過這些公眾賬號發送廣告,賺取回報。 在微信公共平臺網站上記者查詢到,一家普通公司想要通過微信認證,不僅需要提供企業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等各種詳細資料,還要繳納300元的審核費用,且每年都要重新審核。 晨報96101熱線新聞 記者 黃曉宇 |
相關閱讀:
- [ 08-07]《焦點訪談》:微信不是法外之地
- [ 08-07]微信朋友圈"為地震祈福"疑詐騙 可致個人信息泄露
- [ 08-07]“微信十條”開啟清朗網絡空間新時代
- [ 08-07]微信圈轉鏈接為“地震祈福” 個人信息可能被泄露
- [ 08-07]微信改變命運 《命運交響曲》視頻遭瘋狂轉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