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實力強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全球都居于壟斷地位,牢牢把控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的汽車核心零部件市場。中國對日系汽車零配件依存度同樣很高。2013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從日本進口額為95.8億美元,占進口總額27%。 中新網8月8日電 國家發改委“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李樸民表示,已經完成了對12家日本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案的調查工作,并將依法進行處罰。 據了解,被調查的12家日本企業全部為零配件生產企業,他們涉嫌零部件價格壟斷及軸承價格壟斷,而國內的所有日本投資的整車合資企業和日本獨資的整車進口企業此次全部幸免。而根據《反壟斷法》上述12家零部件日資企業將會面臨每家不超過億元人民幣的處罰。 日系零部件企業操縱價格早有先例 日系零部件企業因涉嫌操控零部件價格,在美國、歐洲都遭到過反壟斷調查。在今年2月,日本輪胎制造商普利司通承認操縱汽車零部件銷售價格的行為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同意向美國司法部支付4.25億美元罰款。 而在2013年11月,日本輪胎巨頭東洋橡膠工業公司承認參與價格壟斷,已同意支付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52億元)罰金。據美國司法部稱,1996年至2012年期間,東洋橡膠在美國向豐田、日產、富士重工銷售防震橡膠產品時,在相關競標中多次與他方聯手操縱價格。2006年至2010 年期間,其它汽車零部件的銷售中也存在同樣行為。 2013年9月,美國司法部徹查9家總部設在日本的零部件供應商企業,被處以7.45億美元的罰款。價格操縱涉及的零部件產品包括座椅安全帶、散熱器、風擋雨刷、空調系統、電動窗電機和動力轉向組件。 在澳大利亞,今年6月份,日本精工就因同另外兩家日本軸承制造商組建卡特爾聯盟,密謀在澳大利亞市場對軸承產品的價格進行操縱,日前在澳大利亞被處以300萬美元罰款。 在中國,日系零部件企業的方式也如出一轍,據消息人士透露,此次發改委公布的12家日本企業涉嫌的壟斷,不同于克萊斯勒、奧迪所觸犯的“達成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的“縱向壟斷”紅線,此番12家日本企業的違法行為涉及“橫向壟斷”。比如說在投標過程中,多家企業串通起來,以一家企業報相對低價,其他企業報高價的方式,輪流中標。 日本汽車零部件全球領先 幾乎所有汽車流著日本“血液” 2011年3月11日本大地震,因日本汽車零配件的短缺,德國汽車企業一度不得不停產,由于生產這些零部件的企業停產,造成全球微芯片、發動機控件、ABS、安全氣囊等系統的關鍵零部件供應緊張。當時美國的一家機構預測,日本大地震導致的零部件短缺將使全球汽車行業減產約30%。 Automotive News發布的2013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單終,日本企業占據29家,美國與德國分別有25家與21家入榜,中國僅一家。全球汽車產業對日本汽車零配件的依賴導致其操作價格實施壟斷的誘因。 日本擁有實力強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在汽車產品大量使用的電子元件領域,電子產業發達的日本在電子芯片、元器件的生產上在全球都居于壟斷地位,牢牢把控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的汽車核心零部件市場。另外,在汽車行業的所謂“后裝市場”,如車載電子系統、顯示屏等,也基本上都是日系產品一統天下的局面。 而中國對日系汽車零配件依存度很高,2013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從日本進口額為95.8億美元,占進口總額27%,雖然汽車零配件進口額度低于德國,但日本的核心制造技術優勢明顯,除去日元貶值效果的影響,變速箱及離合器進口占比均達到45%,制動器進口占比達33%,核心零部件進口占比遠高于德國。 外資壟斷零部件 致汽車市場“橫向壟斷”嚴重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外商獨資及合資汽車零部件公司在EMS發動機控制系統、安全氣囊、 ABS系統、三元催化器、電動天窗、空調系統、汽車座椅總成、電動玻璃升降器、照明系統、自動變速箱、高壓燃料泵等系統和部件方面,基本控制了高達75% 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汽車市場成熟的國家,零部件投資通常大于整車投資整車投資與零部件投資的比例通常為1:1.3至1:2,然而中國汽車零部件投資規模長期占整車投資的40%左右。重整車、輕零部件的思想不但使得零部件投資的規模小于整車,同時零部件領域的投資速度也往往落后于整車。包括發動機、底盤等關鍵零部件在內的零部件整體投資水平較低已經成為汽車產業鏈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這也進一步誘發了汽車零部件市場的壟斷行為,占據壟斷地位的零配件企業串通從而操縱價格,一家公司在投標過程中報價較低,其他公司抬高報價,輪流中標,共同獲利。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今年4月中國汽車維修協會發布的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數據中,國內一些車型的“零整比”系數高的令人咋舌。零部件價格被操縱,直接影響汽車零整比數值。而造成零部件廠商壟斷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掌握核心技術優勢,技術壁壘高,光靠反壟斷政策很難改變。在反壟斷的同時,提高本土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實力,才是長久之計。(中新網汽車頻道) |
相關閱讀:
- [ 08-07]閩南汽車網:福建將點名曝光一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典型問題
- [ 08-07]新能源汽車免征8.5%購置稅 免征目錄預計8月底公布
- [ 08-07]【贈票】汽車 被褥百元清洗護理券免費發放啦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