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8月7日電 題:立秋,收獲,希望 中新社記者 史廣林 王艷龍 和曉瑩 8月7日,立秋。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然而,在烏蒙大地,牛欄江畔,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陣痛。 8月3日16時30分,云南14年來最大的地震襲來。一時間地動山搖,房屋倒塌。截至7日,615條生命消逝,100多萬人受災。 四天過去了,救援還在繼續,民眾的生活也陸續重新開始。 老人的生活 花椒,魯甸縣的特產。時值花椒的采收季節,龍頭山鎮很多民眾因為在外搶收花椒而幸免于難。 7日一大早,龍頭山鎮葫蘆橋社60歲的祖萬榮便開始忙活起來。先去山上摘一點花椒,摘完后背回來晾曬在院子里。臨近中午,他又跑到河谷邊的地里將玉米收了回來。 坐在自家院子里,祖萬榮剝起了玉米粒。身后是已成廢墟的房子,旁邊一口鍋里正在煮著玉米。此次地震,祖萬榮的一位親屬遇難,前兩天已經下葬。 地震以來,祖萬榮都是住在救災帳篷里。住了幾天后,“閑不住”的祖萬榮覺得該做點什么。 祖萬榮說,“災區糧食還是有些緊張,我看大家天天吃方便面也不是個辦法,就想著把地里的玉米收了,給救援人員和村民換個口味兒。” 于是,他便又回到了家里。遇到門前有救援人員路過,他就從鍋里撈出幾個煮熟了的玉米棒子,硬塞給大家。 采訪中,祖萬榮指著門口種的幾棵花椒樹問記者:“知道是什么樹嗎?” “花椒樹吧?” “是救命樹。地震時,花椒救了我們村好多人的命。將來,我們還要靠它致富。”說完,樂觀的祖萬榮笑了起來。 旁邊的鄰居家,也在曬著花椒。 大人的行動 “噼里啪啦”,7日8時,龍頭山鎮街上的實惠超市門前燃放起了一掛鞭炮,關閉四天的超市重新營業。 老板娘石安惠招呼著村民進來“開個張”。“全部按進價賣!”一時間,門庭若市。 五六十平米的超市里,貨物齊全,鞋子等日用品和食品等一應俱全。 石安惠說:“前兩天在忙著救災。為了讓民眾生活更方便,就想著早點開張。不漲價,一律按進價賣。” 與石安惠抱著相同想法的商戶不在少數。不遠處的鞋店、小雜貨店已經陸續營業。 同樣,在魯甸最大的菜市場——西門臨時替代市場,大批菜農和菜販在這里擺攤交易,肉類、蔬菜類品種豐富,前來購買者絡繹不絕。 孩子的愿望 7日,在巧家縣包谷垴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左右的青山村災民安置點,遠遠就可以聽到孩子們的嬉戲、吵鬧聲。 9歲的潘才嬌靜靜地坐在帳篷邊上,看著小伙伴們玩游戲。 今天,她的爸媽將帶著兩年沒見過面的妹妹回來。潘才嬌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父母去麗江市華坪縣挖煤,當年兩歲的妹妹也跟著去了。她要等著看看胖乎乎的妹妹現在長成什么樣子了。 “爸媽都是每個月寄錢回來,這次地震讓我們一家都團聚了。”說著,小才嬌哭了起來,“但是我們的家沒了”。 小才嬌說:“爸媽掙錢很不容易,我想好好讀書,長大有出息了,把爺爺奶奶一起接出去,住在堅固又漂亮的房子里,不再住在會滾石頭的山崖上。” 帳篷外,陽光燦爛。一位30多歲的父親坐在石頭上笑著給女兒梳頭。扎起兩個小辮子后,女兒俏皮地跑到父親背后,拿起梳子為父親梳理起凌亂的頭發。(完) |
相關閱讀:
- [ 08-08]《好聲音》為魯甸災區捐款500萬
- [ 08-07]魯甸轉運昆明救治78歲傷員病情仍危重
- [ 08-07]義工義賣龍巖版“張海迪”處女作油畫支援魯甸災區
- [ 08-07]警方偵破一假借“云南魯甸地震”發布詐騙信息案
- [ 08-07]解放軍小伙魯甸震區奮戰19小時 暈倒在救援現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