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昭通8月8日電 (記者 楊光振)8月8日,在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記者看到來自北京、天津、四川、重慶、云南、廣西、山東等七省區42名從事專業照護的志愿者,對住院治療的因災致傷致殘災民進行專業照護服務。 自8月5日起,長期照護全國聯盟志愿者服務團42人趕到集中治療傷病災民的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為醫院住院部收治的骨科、胸外科、腦外科以及神經外科等六大病區178位因災致傷致殘災民進行24小時專業志愿照護服務。 長期照護全國聯盟志愿者服務團總指揮劉國亮告訴記者,這支照護團是從全國各地的老人護理院抽調專業的護理人員組成,不僅護理能力強,而且還先后參加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雅安地震的傷殘災民護理,都具有一定的護理經驗。 劉國亮說,在大災面前,傷病員劇增時,醫院在病人的照顧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對于傷殘災民的心身照料上,專業照護人員會從建立信任關系,制訂專人康復計劃,鏈接各位資源協助康復以及逐步深入的心理疏導,幫助災民恢復身心創傷,這些能力是一般志愿者甚至是傷員家屬都不具備的。 “奶奶聽話,多吃點,再吃一口,吃完了喝點湯……”在住院部九樓骨科住院區,經過幾天接觸,來自四川綿竹東北敬老院的院長朱霞和這位79歲的張奶奶建立了親密關系。 據了解,張奶奶在這場地震中,不僅自己被滑落的石頭砸傷左手,而且9個兒子中一下子失去了7個,白發人送黑發人,當她得知消息時,一下子暈了過去,醒來后開始不吃不喝不說話,女兒和媳婦束手無策。 得知老人的悲慘經歷后,志愿團的照護人員對老人進行重點照護,在不觸及傷痛的前提下,以兒女的角色與老人拉家常、聊天,當老人開始說話吃東西時,她的女兒和媳婦在一旁激動得流下眼淚。 病床前,原本已拒絕吃飯的老人在朱霞的哄勸下,又吃了幾口,說話也多了起來,她已開始感慨,與她同行的老人當場就已遇難,而自己能夠活下來,是多么的幸運。 走出醫院已是黃昏,天邊的夕陽給罩在頭上烏云鍍了一道亮邊,開始重拾生活希望的老人,看著四處打著招呼的照護志愿者,明天就要來臨,就是希望。(完) |
相關閱讀:
- [ 08-09]魯甸地震:官兵挖掘一天幫76歲老人找回畢生積蓄
- [ 08-09]男子地震中失4個親人 父親幸存震前查出患癌
- [ 08-09]云南魯甸震區多雷陣雨 四川盆地等地將有強降雨
- [ 08-09]民政部:社會組織捐贈信息應主動公開長期可查
- [ 08-09]甘家寨地震之災:400官兵已找到13具遇難者遺體
- [ 08-09]女孩地震時為救鄰居小孩身亡 剛收到大學通知書
- [ 08-09]魯甸地震七日祭:在哀思中反思 在災難中砥礪前行
- [ 08-08]國務院各部門繼續全力支援云南抗震救災各項工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