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家底才能成功申遺 申遺首先得搞清家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博士有10余年申遺經驗,他透露:“當前海上絲路尚沒有完全研究到位,它的難點和陸上絲綢之路申遺難點一樣,不能十分清晰地了解到這條絲綢之路是怎么走的,拿不出更多實物證據來佐證。所以,需要更多地對海上遺跡進行發掘和研究,這些做到位才是成功申遺的關鍵。” 專家認為,面對申遺這一重大目標,南海絲路的發掘研究與保護必須采取系統措施。首先要加大投入,加強人才、資金、技術設備等基本保障。海南省文物局副調研員黎吉龍介紹,從2011年起,海南每年對水下考古工作支持200余萬元的經費,但仍是“杯水車薪”。中國南海研究院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勇新建議,將南海水下考古的相關工作納入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的資助范圍,設立南海水下文物保護基金等。 其次,應采取有力措施打擊盜撈。林勇新認為,只要加強南海海域的執法頻次和強度,將對盜寶公司和私人探險隊起到巨大的威懾作用。此外,可以在無人島礁上建立海上監管平臺,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等遙感技術對相關海區進行適時監控,加強遠海執法效率。 第三,建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合作機制。以行政區劃各自為政的保護方式,人為割裂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已不能適應現代文保研究的要求。南海絲路申遺涉及的相關省市應在考古發掘、信息互通、物探技術、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互惠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加大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半月談記者 趙葉蘋 郭信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